东莞民营康复机构获政府补助 面临“身份”考验

xiaoke| 2011-12-14 16:03:14
阅读()

  市法制局公布了《东莞市扶助残疾人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康复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政府首次提出对康复机构实施补助,然而,作为康复中心的负责人,熊华却高兴不起来。由于属于工商注册身份,中心在无偿帮助发放救助款的同时,还得为捐助款交纳一笔不少的税收。这让熊华很担心,“如果无法取得民政登记的身份,今后只要有人捐款,中心都要因此背上相应的税款。”

 

  儿童每月可获康复资助或生活补助

 

  据介绍,此次向日葵儿童发展中心获得的救助款来源于壹基金“海洋天堂”项目。该项目是旨在为正在机构康复中的,未得到任何政府和社会资金资助的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补助和生活补助的计划。

 

  经过申请和审核,向日葵儿童发展中心入围该项目的资助机构名录,并获得资助名额37名,共获资助资金9.6万元,每个儿童每月获得康复资助800元或每月生活补助500元。

 

  熊华介绍,壹基金方面将救助金的发放分为三批,分期发放。救助款由向日葵机构通过银行账户直接转到儿童家长的私人账户上。

 

  民营机构缺乏民政登记的配套措施

 

  “壹基金方面要求提供发票,作为会计结算。可我们是以工商身份注册的,要为此背上相应的税款。”熊华说。据了解,向日葵儿童发展中心成立于2009年,目前共有50多名2至8岁的自闭症儿童在中心接受治疗。中心成立初期,由于东莞在民营康复机构的管理上尚未出台相关规定,熊华便以个体工商户的身份注册成立向日葵儿童发展中心。

 

  按照与壹基金签订的合作协议,救助款产生的税费由受救助单位承担。由于其工商身份,中心需按照百分之六的税率缴纳税收。为此,熊华要为此次救助项目缴纳5000多元的税收。

 

  熊华担心的是,现有的工商身份意味着今后每收到一笔善款,中心都要付出一笔税款,这给经营带来不小压力。他担心,长此以往,这类民营儿童康复机构得到的外界支持将越来越少。

 

  “深圳的民营康复机构都属于民政登记的社会组织,接受捐助可以免税,可在东莞缺乏这种渠道扶持。”熊华说,东莞民政部门今年出台了相关规定,为民营康复机构提供民政登记的渠道,此前曾有同行提出申请。然而,由于缺乏配套措施及相关标准,申请者在消防、卫生等部门碰了壁,不但没实现身份转正,部分还被勒令停办。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9月份东莞第14次市长办公会上,新修制定的《东莞市扶助残疾人办法》顺利审议通过,并将于明年起实施。新办法规定,将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户籍0-6周岁残疾儿童在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按照残疾类别每人每年给予1.5万-2.5万元的补助。熊华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应帮助民营康复机构民政登记身份转正的政策和指标,扶持民营康复机构的成长。

 

  新闻链接:

  我市新扶助残疾人办法正征求意见

 

  目前,民营康复机构经营不佳的现状也受到社会的关注,根据最新公布的《东莞市扶助残疾人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民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有望获得政府补助,此消息一出,许多民办康复机构负责人备受鼓舞,大家都期待相关政策可以尽快实施。

 

  某康复中心负责人林海峰:“从资金方面、场地看如何相对补助我们,希望社会对我们的小孩多一点接纳。让他跟社会多一点接触,跟正常的小孩多一点交流交往,让他们也体验到正常的生活。”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