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校无校医不仅仅是昆明的问题
最近我国的校车事故成为社会一大热点,很多地方都开始亡羊补牢,然而,如果校车可以保护学生的安全,那么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健康安全问题……校医!如果有心人注意的话,你会发现,我国很多学校都没有校医!
数据显示,因学校属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且学生接触外界人员较多,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近七成出现在学校,此时校医在校园公共卫生安全中所起作用就得以凸显。“关心爱护孩子要从根本做起,尤其是校车事故之后,更应该重视孩子的安全,因此在学校内设置校医一职很有必要,毕竟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内度过的。但可惜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校医,这种情况让人担忧。”家长们对于目前昆明中小学校医现状颇为担忧。
据调查,目前昆明市大部分中小学校存在无校医、无专职校医、校医数量不足、校医素质不高等问题,校医俨然成了稀缺品,这已经成为学校的安全隐患。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解决校医问题并非易事,对于校医,学校想有却受限并顾虑颇多;家长想要却并不十分信任;学生想要却无基本发言权。校医夹在其间,成了一个尴尬的角色。虽然目前校医现状堪忧,处境尴尬,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昆明市约80万中小学生需要校医,学校必须要有校医,校医配置和中小学生安全卫生制度亟须健全。
“校医跟熊猫一样少”
据了解,目前昆明全市共有中小学2000多所,在校中小学生约80万人,大部分学校无校医或无专职校医,校医现状堪忧。一位教育界人士打趣道:“可以把校医比喻成熊猫,二者完全可以相提并论,因为中小学的校医跟熊猫一样少了。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措施,在保证当前数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校医数量,逐渐完善校医制度。”
子君中心学校位于官渡区子君村,共有学生1334人,由附近六所小学共同组成,2010年8月28日才正式开始上课。“我们学校没有专职校医,有兼职的,是由卫生院派来的子君村卫生所的一名医生,平时不在学校,他主要负责做一些传染病等疾病预防工作。如果学生发生了磕碰受伤等状况,我们只能先通知家长,然后送往医院。”子君中心学校唐校长无奈地说。据悉,距离子君中心学校最近的医院有2公里。
杨老师是三所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如今三所学校共有学生2000多名,他也在期盼着校医的到来。目前三所学校都没有校医,上半年唯一的校医也因薪水问题选择离职。
“我们学校只有一个校医,最近没在,现在正准备再申请一个名额,增加一个校医的编制。”昆明市第一中学杨副校长告诉记者。“目前医务室暂无医生,如需就诊,请前往五华区医院。”一则落款时间为10月17日的通知贴在昆一中医务室门口。
上述三所学校并非个例,记者调查发现昆明市大部分中小学都面临着无校医、无专职校医、校医数量不足的现状。“幼儿园在这方面做得很好,都有保健医生,中学稍好,小学的情况则比较严重。昆明市区内学校尚且如此,那么乡村学校、山区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说。
目前,针对校医问题,多条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由国家教委、卫生部1990年颁布并实施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三章第二十条中就明确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2011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第二章第二十二条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校生600人以上或者寄宿制学校设立卫生室;学校卫生工作应当纳入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
校医“质量”堪忧
校医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处理意外事故、负责学生健康检查、参与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开展对学生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因此校医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校医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质量。
但调查发现,目前昆明市中小学本就数量稀缺的校医“质量”也令人担忧,由其他教师或后勤人员担任、无行医资格证、校医老龄化成为突出矛盾,同时医疗设备短缺落后等问题也不容小觑。“早期的校医都是由护士转过来的,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学校这个校医就属于这种情况。没有行医资格证,是很普遍的现象。目前虽然有些学校聘请退休医生,或找兼职医生,但终究不是长久之策。”昆一中杨副校长坦言校医“质量”堪忧。
“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一般都是摩擦磕碰等小状况,用酒精擦拭消毒,贴创可贴就可以了。一旦发生严重状况,就会联系家长,然后送医院救治。这个时候校医只能起到一个初步救治或者是指导作用。”一位校医介绍说。
校医的整体“质量”问题也让学校多了一些顾虑,让学生家长多了一丝质疑和不信任感。“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处理会很慎重,连一个创可贴都不敢随便用,会很仔细地检查生产日期等。尤其是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万一出了事情,学校要承担责任,所以还不如等家长到了之后送到医院。”子君中心学校唐校长的话说出了大部分中小学校长的心声。据其介绍,附近的一所学校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件,一个女学生打乒乓球时嘴唇受伤,送至医院缝了两针,但学生家长赶到后,不但要求给孩子做美容手术,还要求学校赔偿5万元。
“我们家长当然希望有校医,万一孩子发生什么事故,起码校医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和指导,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不可能每次家长都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位学生家长说。但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信任学校校医的问题,大多数家长保持了沉默,一小部分则直言并不信任,“不太放心把孩子交到校医手里。”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增加校医的直接受益者——在校中小学生也显得很无奈,“我们当然希望有校医了,但这件事父母和老师说了算,我们说了也白说,也没人听我们的。”这是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尴尬的校医
“编制和薪水是校医问题的核心。”一位教育界人士一语道破当前校医面临的尴尬局面和解决此问题的着手点。
一位中学校长向记者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说:“导致校医稀缺有两个原因,一是编制,二是行医资格证。校医编制本来就很少甚至没有,再加上目前学校教师数量缺乏,占用了本就不多的校医编制,自然无校医了。还有就是有行医资格证的医生不会来学校当校医,在医院工资高,来学校待遇太低了,这个落差很难有人接受。”
而对于学校是否会高薪招聘专职校医,受访校长均直言不讳,理由是“费用太高,学校不会出钱。”
更令人无奈的是,就连现有的校医队伍也不稳定。由于职称、待遇等问题,校医辞职另谋高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我们有点不伦不类,医生不是医生,教师不是教师,考行医资格证方面受限很多,评职称也很难,地位很尴尬。”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在职校医也表示不满。
与此同时,针对解决校医问题,部分教育界人士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校医一职可以由政府统一配置,统一管理,财政发薪,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出台一整套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和职责,类似目前学校保安的管理模式。”
“相比于国外的校医配置,我们已经落后了。日本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制定了完整的法律法规,各校依法配置了学校卫生保健医师。但目前解决校医问题,并非一个教育部门的事,教育应该和其他部门,尤其是卫生部门加强合作和规划,规范校医体制机制,制定完善政策予以保障。同时,加强学生、学校、家长、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协作,共同解决校医现状,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采访期间,很多人纷纷对校医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殷切希望。
随评
校医不可或缺
石屏
目前昆明市大部分中小学校存在无校医、无专职校医、校医数量不足、校医素质不高等问题,校医俨然成了稀缺品,这已经成为学校的安全隐患。——这是一则令人震惊和焦虑的报道。中小学校卫生工作存在着如此薄弱的环节,说明了校医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校医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处理意外事故、负责学生健康检查、参与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开展对学生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按照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10多年过去了,现实的情况却每况愈下,震惊之余是深深地不解。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当做一件重要的工作来抓,要严格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充分认识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切实做好中小学校卫生工作。加强检查和监督,把学校卫生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传染病工作的领导,保障广大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卫生、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提高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切实降低学校传染病发病率。
除此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努力解决校医队伍的来源、编制、职称和待遇等问题,这是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校医资格准入制度、上岗培训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等。要逐步加强对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及学校医务室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医务室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将学校卫生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经费预算,以保证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更好地发展。
然而,校医的职位如此之低,而且薪水又不高,最主要的是不能卖高价药,所以很多医生都不愿意做校医的,因为没油水可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