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误诊猝死背后的校医尴尬处境

phoebe| 2011-12-08 14:51:39
阅读()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979个粉丝,1837条微博,这是何伟峰新浪微博上的一些数字。不过,这些数字,可能再也不会增加了。因为,这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的大三学生,10天前,去了另一个世界。
  
  近日,有广东听众向中国之声反映说,何伟峰深夜死亡,校医务室难辞其咎。然而校方对这一说法的态度言辞激烈,甚至声称要把说这话的学生告上法庭。而此时,曾把死者送往校医务室抢救的同学们此时却选择了沉默。那么,学生的死亡和校医务室是否有关?
  
  学生眼中的校医务室
  
  两间屋子,几张病床,三五个医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共有1万2千多名学生,校医务室占地约50平方米。“两间屋子,几张病床,三五个医生”是学生们对校医务室的形容。11月28日深夜,随着大三学生何伟锋的突然死亡,这个学校变得不再平静。而当夜把何伟峰送往校医务室抢救的室友们已经不愿再谈此事。
  
  何伟峰室友:现在我们不想多说什么,因为我们有自己的难处,我现在也不方便说话。
  
  据比较熟悉何伟峰的同学介绍,现在学校对这件事很敏感。
  
  学生:今天早上有记者去到他们宿舍楼下,我们学校的领导就派人在宿舍监视他们,他们说,现在他们已经不敢出面了。
  
  学生表示
  
  校医诊断脉搏虚弱无血压输氧时氧气瓶无氧气
  
  当晚,学校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何伟峰又是怎样死亡的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学生:当时在床上,突然一下子就昏厥了。他室友发现有问题,有一个同学先冲到校医室去敲门,希望校医可以快点开门。结果室友把伟峰送到校医室的时候,校医才刚刚起来给他开门。校医看了一下说是癫痫类的病症。他们就把他放到床上,帮他量血压,发现没有血压。在晚一点的时候,学生要求要氧气瓶,医生把氧气瓶拿过来,发现里面是没有氧气。这个时候校医才发现了严重性,才让学校的车,把伟峰送到外面去,但这个时候学校的任何人包括领导没有打120,是学生自己报的120。
  
  学生们说,当天夜里送何伟峰去医务室的共有五位室友,何伟峰死亡后,五位同学出具了书面的情况说明,并在说明书上签了名,按下了手印。说明书中写道:“医务人员说,你们不用紧张,这可能是癫痫,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没必要送到这里来,让他在宿舍里躺一下就行了。”经初步诊断,“脉搏虚弱,没有血压。”“输氧时氧气瓶没有氧气”。对于这份说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副院长肖海并不认同。
  
  肖海:这个是他们的判断,没有经过校方核实,他们想把矛盾转移到校医上。这几个同学当时像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第一时间应该想到打120。
  
  对于肖海的说法,学生们表示很气愤。
  
  学生:我们气愤在这一点,是他完全不承认自己是错的,却怪在那些救伟峰的人的身上,我觉得最大的错在学校,因为我们学生这个时候真不知道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做,我们唯一能求助的只有校医室。
  
  校方定性
  
  猝死但无法提供诊断证明
  
  与此同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副院长肖海表示,学校已经对何伟峰死亡事件定了性。
  
  肖海:现在学校对这个问题这样定性,根据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的医院,当时他们出的救护车,医生在死亡诊断上写的是猝死。人已经是没了,你还抢救什么?猝死并不像别的病,还可以有回旋的余地。医院方面讲,诊断书去医院看可以,但是不允许复印。
  
  校方表示何伟峰是“猝死”,但却无法提供诊断证明。记者随后致电太和医院办公室和院长室,拨打近20次后,电话听筒被拿起来放在一边,听筒里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真烦人,烦死了……
  
  你把它挂掉不就行了嘛……
  
  记者:喂是太和医院吗?
  
  吵闹声…
  
  何伟峰在学校宿舍被发现异常后,室友们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医务室,几经辗转后,校方给出了“猝死”的定性。然而,人命关天,何伟峰的死亡,应该有公安机关定性,还是由学校自己认定?学生、学校各执一词,也许争议还会继续。
  
  在记者的采访中,有这样一句话,“两间屋子,几张病床,三五个医生”,不知这样的描述,是广东这家高校的特质,还是国内高校的普遍现象?
  
  国内高校医院现状
  
  硬件、软件、经费、人才处境尴尬
  
  发稿前,记者在新浪微博发起一项关于高校医院的调查。250多名参与调查者中,79%的人表示自己的学校有校医院;但只有2%的人认为校医院急救能力很好;5%的人选择生了大病会去校医院看;6%的人认为校医院医生资质较高;68%的人认为校医院的硬件设备不够完备;71%的人认为校医院的急救能力令人担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向记者介绍了国内高校医院的现状。
  
  孙东东:现在有些大学的医院能开展一点手术,像阑尾炎手术、疝气手术,有的还能开展一些,有的根本就做不了。就是一个全科医生,开点药,感冒发烧拉肚子还能处理,稍微严重一点的就得去大医院了。
  
  孙东东教授认为,我国高校医院服务的人群很有局限性,在硬件、软件、经费、人才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尴尬境地。
  
  孙东东:一个是软件的尴尬。校医院吸引优秀医学院毕业生很困难,人家不愿意去。因为它病种少,服务对象局限,它想吸引点名医过来是不可能的。第二就是经费的尴尬。校医院的经费拨款都在学校。第三是硬件设施也很尴尬。多数大学的校医院都很惨。最尴尬的就是评价机制的尴尬。因为人事制度制约了校医的性质,比如要提职称,校医院的大夫怎么能够考外语?怎么可能在FC上写文章?根本做不到。所以这个实际上是体制上的问题。
  
  解决校医问题有章可循但任重道远
  
  孙东东教授认为,学校是同一年龄段人群过于集中的地方,有可能出现如传染病扩散等情况,需要一套专门的管理体系。校医力量不但不能削弱,还应该加强,解决校医问题,有章可循但任重道远。
  
  孙东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实行“派入制”。比如校医院是不是把它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比如周围的一些大医院往那派一些医生进入这个学校。经费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纳入大医院的体系,由大医院来控制,它也有积极性,这个问题不是卫生部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因为它涉及到到人家单位里去开医疗机构,所以会涉及到卫生部、教育部、编办、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要共同出面,才能把这个问题协调解决。
  
  一个学生的死也许是偶然现象,但是从这件事情上看到学校医务室的问题却带有普遍性。软硬件不齐全可以理解,但是缺乏责任心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希望小何同学的死能够让学校医务室有所警醒,不要等出现更大范围的疫情之后再去后悔就来已经不及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