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惠及鄂温克牧民
“鄂温克”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医改后,住在草原深处的鄂温克牧民的就医条件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嘎查里有了“马背医生”
11月29日,经过层层推选、培训、考核,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24名专职嘎查(村)“马背医生”正式走马上任了。
“在牧区,尤其是冬天,大雪封山、封路的时候,汽车和摩托车根本无法通行,马才是最好的交通工具,牧民有个头疼脑热,乡村医生背着药箱,骑着马一溜烟就来了,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马背医生’。”鄂温克旗卫生局局长范洪章说。
“前几年,我们嘎查没有医生,一次父亲高烧,我在海拉尔打工,为了送一支1块钱的退烧药针剂,我从海拉尔打车花了140元才回到嘎查。慢性病患者和孕妇就更艰难。”毕业于山东省卫生职业学校的包长江解释自己回嘎查当“马背医生”的原因。
“我的高血压是‘马背医生’测出来的,说是高得很危险,需要去医院看看。以前,只有少数嘎查里有赤脚医生,现在每个嘎查都有了‘马背医生’,头疼脑热找他们很方便。”48岁的力更是个红脸膛汉子,正握着检查单在村卫生室候诊。
“由于收入不高没人愿意干,医改前,整个旗没有一个专职村医,即使临近嘎查有村医,他家放牧的地点也不固定,找一次村医不容易。我们旗共有10个苏木(乡)44个嘎查,现在已配齐24名专职‘马背医生’(村医),他们有国家配的统一卫生室,剩余20个嘎查的‘马背医生’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部配齐。”范洪章说。
“在旗医院看病能报销75%”
从县城到最近的苏木需要跋涉上百公里,途经牧民的蒙古包时,能看到每个蒙古包旁都有高高的草垛,这个旗68.9%的土地都是草原,如此丰美的草场养育着上百万头牛、马、羊、骆驼。
“住半个月的医院,报销下来自己花了不到5000元,花费不到一头牛的价钱。”家住旗辉苏木红旗嘎查的敖登格日勒说。敖登格日勒患十二指肠溃疡,现在痊愈了。“新建了旗医院,听说能做胃镜了,我才放心去。其实,去海拉尔和去旗里也差不了多少路,但在旗医院看病能报销75%,都能治这个病,何苦去海拉尔。”
她和记者拉起家常:“我家有50头牛、200只羊,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吃喝都很方便,看病还能报销,儿子上了班,姑娘结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这几年白灾少,草场保护好,牲畜繁殖快,每个牧户有10头左右的牛,好几十只羊,收入是越来越高了,看病报销比例也越来越高,牧民的生活好过了。”北辉苏木的其其格说。
“早就盼望有这样的医院了”
“今天是鄂温克旗新医院投入使用‘满月’的日子。” 11月27日,该院院长付松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早就盼望有这样的医院了,以前总希望家附近有个像样的医院。像我这样的气管炎病人,对环境要求高,退休后我把家都搬到了海拉尔。新医院建成后我又搬回来了,现在医院条件改善了,大夫也熟悉,收费还不高。”70岁的吴玲老人说。吴玲是鄂温克族自治旗第二小学的退休职工,每年入冬、入夏气管炎总犯,少不了要去医院住上几天。
“旧医院条件太差了,现在医院条件好了,我们就希望多一些像郭丽萍这样的好大夫。”同病房的患者乌日娜抢着说。
记者看到,历经53年风雨的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医院旧址已四面透风,旧医院没有食堂,病房破旧。“难以想象一个县医院的部分器械旧到对口支援大夫不会用的地步。”旗卫生局的刘艳红说。
“我们现在的医院有200张床,B超、CT、手术床都是新的,各科室的人员都经过进修培训,放射科的人都是‘挖’来的。”兴奋的刘艳红拉着记者一层一层地参观新医院,生怕落下哪个角落。
“新落成的鄂温克旗人民医院占地面积是旧医院的6倍,开放床位是旧医院的3倍,新增大小设备100余台,新招、新聘了112位各科人才。新增了消化内科、麻醉科、血液透析科、CT室等11个科室,骨科1个月内开展了2台大手术。”一说起旗医院的发展变化,付松林便滔滔不绝。
医改不管对于哪个民族哪个部落哪个村庄总是很受欢迎的,因为我国的大部分农民总是没有什么钱,所以我国的医改一出来就很受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