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为何不能打外院的针?
记者最近调查发现,发现社区医院对外院药“选择性接纳”,但同时,社区也承担了一定医疗安全风险。不少市民表示,现在去大医院输液经常要排队,为什么不把社区医院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让患者更加方便呢?
市民遭遇
社区医院
不给打黄体酮
“我是孕妇,前三个月不能多走动,但是需要天天打黄体酮保胎。今天我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却被告知不能打外院的针,挂水就更不想了。我又问社区医院的医生有没有黄体酮,她说没有,我问她为什么不让打外院针,他们解释医疗事故太多,不让打外院针了。”
这名孕妇很不理解,社区医院承担着分担大医院的职责,在三级甲等医院开的药,为什么不能让社区医院分担打针、挂水这些简单的事情,如果社区医院连这个职能都没有,每位病人还要天天往大医院跑,那么社区医院还能干什么?
她认为,现在社区医院无论是医生水平还是药物配备,都还是存在不足,在这种过渡阶段,服务上可以更人性化地操作。
记者调查
市民图个方便,希望社区代劳
昨天上午,玄武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间注射室里,坐着几位正在挂水的患者。相比起大医院里的拥挤、嘈杂,这里显得有些清静。大部分患者打针或输液的药水,都是在社区医院就诊后给开的。
一位中年女士表示,大家基本上都是些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社区医院能应付得了,没必要往大医院里跑。对于社区代劳“挂水”,这位女士摇摇头,“应该不行吧,印象中都是在哪看病在哪里打。”另一位患者则嘀咕着,如果到大医院看病拿药,在社区医院里打,那当然很方便。
在宁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记者碰到一位用外院药的患者,她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拿药到离家近的社区医院里注射,就是图方便。“我感觉在社区医院里挂水,也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都是大医院里的医生根据病情开的药。”
社区医院只肯“代挂”部分药品
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表示,像皮试、抗生素类药物等,他们都不接受代注射。但是他们对患者自带药品也不完全拒绝,“刚才过来一位老人,从别的医院开了些保健类的用药,我们就能给她注射。”
中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则表示,除了抗生素类的药物外,他们都可以提供代注射服务。但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建议患者最好在开药医院注射一天之后再来社区。“我们还需要患者来的时候,随身携带病历等资料,以方便医护人员查看。”
在白下区中医院、蓝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白下建中医院,院方均表示对自带药品要看不同情况决定是否拒绝。一家社区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首先,社区本来就是为附近的患者服务的;第二,许多输液室都是空的,根本坐不满,也造成了浪费,同时,社区医院的收入太低了,输液一次可以有6块钱的收入。
不过,社区医护人员坦言,医疗安全还是首先要考虑的,不会全部的药都一律代挂。“有的药品比如丹参、脉络宁,是老人慢性病常用药,这个可挂,还有一些抗生素也可以。不过,青霉素往往就拒绝了,因为过敏几率比较大,怕引出事故说不清楚。”
至于黄体酮,大部分医院也是拒绝的,一家社区医院负责人说:“我们确实不打,这个药在社区医院没有,基层医护人员又缺少专业的孕产妇知识,因此能不打就不打。”
医院说法
社区医院:提心吊胆,怕出事故
一位曾在社区工作的医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挂水对象须有人陪护;药品须是正规医院开的处方,自己买的不给挂。易产生过敏反应的不挂;挂完水后还要观察20分钟。这名医生坦言,“每次我们也是提心吊胆,万一出了事,全是我们的责任。”
玄武区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要求,不管什么药物,都需要患者在开药医院里注射一天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不是代注射。宁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华侨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这样。一名工作人员称,社区医院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检查,提供必要的医嘱,护士以此来注射药物。
大医院:输液压力很大,待分流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鼓楼医院,11点,这里一百多张输液坐椅已坐得满满当当,值班护士告诉记者,在高峰的时候一天能达到600多人,虽然输液室配有25名医护人员,但是高峰时压力还是挺大的。“其实对于医院来说,输液一次也就6块钱,这6块钱包括消毒等各项材料的钱。”在南京儿童医院,这里输液室每天几乎都是满座,最高的一天输液能达到1100人左右。
记者了解到,大医院对于患者自带药品,往往都是拒绝。一名专家说:“毕竟各家医院的进货渠道不一样,有的药品,还需要特殊的冷链来运输,常规下容易变质。如果患者自带药,我们都是建议在医院买药再用,而不是用他带来的药品。否则万一出现了问题,说不清楚。”
主管部门
相关政策很模糊
南京市卫生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大医院开药,患者带药到社区去输液,这一块没有明确的规定。
“外院带药输液”问题比较复杂,涉及药品质量、配液质量、注射输液质量等环节,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其责任追究划分较难区分。
从卫生主管部门来说,医疗安全是第一位的,“有的输液反应会比较大,而有的药品,则是生物制剂,必须在专业医院才能用。所以卫生部门要求大医院尽量避免多开药,也不建议患者多带药,如果需要连续多日输液用药的,建议给病人带处方医嘱至外院取药、输液,以确保医疗安全。”
一名专家说,政策的模糊,也正是因为这一块很难出台一个细则规定,“如果一刀切全部禁止,那么社区医院一点操作的空间也没有,对于许多患者来说,很不方便。但如果全部放开,那么社区更难办,不接受,患者投诉,接受了万一出事,责任难界定。
患者需求和医疗安全这个中间的平衡点,现在看来还很难把握,学术团体很多次开会研讨这个问题,但都没有什么明确的纸面上的规定。”
要防范事故发生
南京市卫生局有关人士介绍,从方便病人的角度来说,如果社区确实遇到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的病人,社区也可以提供服务,尽最大可能帮助患者。不过,要做好工作,防范事故发生。医院药剂等相关部门要首先审核外院药品质量包装、双效期、外院医疗发票等原件,初步确认药品质量安全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保留药瓶、包装等原始材料,建立追溯管理机制,以确保发生意外后的责任追究。
“其实,我们还是希望患者小病进社区,也可以在大医院开处方,拿到社区买药挂水,这样是更安全的。”
专家建议
能否出个免责条例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外来药水不给打”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法规,是否代注射都是社区自己说了算。
南京一名专家告诉记者,现在来看,有的社区愿意“冒险”代挂,而大多数大医院则宁愿不赚这个小钱,也不愿意提供这项服务,这和目前的医疗环境有关系。“越大的医院越怕患者闹,输液也赚不了什么钱,但是万一出现一丁点儿问题,患者揪住不放,医院就要赔偿,医护人员就要受处罚,少有人敢冒这个险。”
专家说,对于患者来说,往往也不太有利,也有风险,在上海,曾发生过拿着在这家医院开的药到另一家医院输液,病人发生了药物反应,结果两家医院互相推诿,都不愿负责任的事件。“希望能制定出一个条例来,对各种情况做出规定,最好能有一个免责条例。”
社区医院其实很多时候也是担心医疗事故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想去社区医院外挂都是被拒绝的,毕竟谁都怕问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