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第三方调解或是解决医患关系的唯一出路

jswei69| 2011-12-01 22:23:07
阅读()

  无论是“医”还是“患”,其出发点都只有一个——战胜疾病。他们本该是一对互相协作、目标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也是最应该互相信任的两个群体,为何却表现出势如水火的对立?

 

  “八毛门”、“录音门”、“弃婴门”、“误诊门”……最近发生的这一系列医患事件,揭示的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命题:医患关系的僵局如何破解?

 

  症状:医患暴力,日益增多

 

  广东潮州日前发生一起重大伤害案,造成两死两伤。

 

  接到“潮州大道男科医院有人持刀砍人”的报警后,潮州警方赶到现场抓获行凶者黄某。经初步审查,32岁的黄某系江西人,今年10月到男科医院就诊,花了约3000元的手术治疗及后续治疗费后,认为治疗效果不好,而治疗费用无法退回,就怀恨在心,持刀窜到男科医院行凶。

 

  当天,黄某砍死自己打工的工场雇主李某后,又到医院砍死负责人宋某,砍伤医生邹某和工作人员柯某。

 

  今年以来,各地医患暴力事件呈井喷式爆发:

 

  9月21日,湖北武汉协和医院发生一起暴力冲突。一名七旬患者因病情复杂,抢救无效死亡,家属因不认同医院的结论,纠集数十人持械冲击医院。

 

  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发生一起惨烈血案,43岁的女医生徐文被一名患者连刺17刀,倒在血泊中。此后一周,又有一名眼科医生被患者打伤。

 

  8月23日,江西南昌市第一医院发生一起血腥械斗。上百人手持棍棒、渔叉、钢管到医院闹事,与保安发生冲突。

 

  8月16日,广东东莞市长安医院发生恶性伤害事件,一名男子因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持菜刀冲入诊室,致医生一死一伤。

 

  5月30日,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发生医患冲突事件,一患者家属纠集近百人封堵医院,一名医生下肢被打残。

 

  ……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医患关系发生剧烈变化,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医生执业环境持续恶化。对此,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一文称:“中国医生经常成为令人惊悚的暴力的受害者”,“在中国当医生便是从事一种危险的职业”。

 

  问诊:缺乏沟通,丧失信任

 

  信任缺失,是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显著特征。医患暴力冲突愈演愈烈,最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信任。

 

  “病好了,万事大吉;病没好,立刻翻脸。”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徐昕等曾发表一份关于“转型中国的医疗暴力研究”报告认为,基于一种近乎当然的常识,患方会将延续生命、恢复健康的希望寄托于医务人员,但这是一种事前的、临时性的“脆弱信任”。一旦发生不良的医疗后果,这种信任就会立即出现戏剧性转向,而且往往是彻底反转,变成彻底的不信任。

 

  绝大多数医疗奇迹的发生,依靠的都是医患之间的互相信赖。但如今,这种信任为何如此脆弱?

 

  专家认为,医患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由于医疗知识的专业性,医生占据主导地位,患者处于被动地位,患者获取医疗知识主要依靠与医生的交流沟通。因此,面对医疗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医生应主动和患者沟通。

 

  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说,目前,医患沟通是医学教育的“短板”。医生本来有“三件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但很多医生只会用后两件,不会用第一件。很多人当了一辈子医生,却不会和患者说话。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认为,医患双方对医学的理解是不同的,医生应努力降低患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如有位直肠癌晚期患者需要手术,要求保住肛门。但是,医生告诉他,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第一是保命,第二是保排尿功能,第三是保性功能,第四才是保肛门。这么一说,患者就理解了。

 

  专家指出,医患信任的丧失,还在于当前存在的医德缺失问题。

 

  医学作为一门极其复杂的科学,同样的治疗、同样的药物,效果都不尽相同,并发症、医疗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即使最高明的医生,也会有诊断失误的时候,绝大多数病人能理解与宽容。但问题在于,当前真正让病人感到不满乃至恼火的,并非医术,而是少数医生的职业道德:态度恶劣、诊断草率、滥开高价药、以医谋私、吃拿卡要……至于令人愤怒的“活婴被弃”、“撕毁病历”等事件,虽然为数不多,但社会影响相当恶劣。

 

  医生日日面对的,不是物化的躯体零件,不是诸多病症汇聚的人体样本,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医生的治疗,理应是生命的交流、体察,而非冰冷坚硬的器物扫描。然而,现代医学过于依赖技术、器械,这种看似专业的“职业性冷静”,容易使医患之间的隔膜加深。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