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收费惹质疑 已达21个

cuteyy| 2011-11-16 14:57:44
阅读()

  记者从中国老年学学会了解到,“目前江苏还有5个县正联系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其它省还有十几个在排队。”目前全国的长寿之乡已多达21个。并且评审需要收费,引起了不小争议和质疑。

 

  “长寿区域本属稀缺资源,如此评下去,“长寿之乡”岂不遍地开花、失去其珍稀性?”

 

  “长寿之乡”评审是要收费的

 

  11月15日,中国老年学学会秘书长翟静娴接受了本报记者有关“中国长寿之乡”评审事宜的采访。

 

  她说,2006年,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非盈利性法人社团——中国老年学学会,开始“中国长寿之乡”的评审活动,并公布了评审标准和办法。

 

  标准共15个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大气质量等12个考核指标,另有3个必达指标:一是连续3年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十万分之七以上;二是全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岁;三是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在1.4%以上。

 

  “这3个必达指标,充分体现了长寿的代表性、整体性和持续性。同时,为了体现长寿之乡的广泛性,评审只限户籍人口10万人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参加。”她说。

 

  “尽管贵会是非盈利性社团,但评审收费吧?”记者问。她报出一个两位的数字,解释说,评审费主要用于三块:一是学会派员到申报地区的摸底初审;二是学会委托北京正规中介机构到实地考核评估,并形成报告;三是组织7人专家委员会评定,并在学会网站公告。

 

  “收费,并不影响我们评审的权威和公正。”她强调。记者在该会网站上也读到如下的工作总结:“‘中国长寿之乡’科学认证工作呈现了四个特点:数据扎实,程序严谨,专家主导和信息公开。”

 

  江苏多个地区轻松达“三标”

 

  对照“3个必达指标”,我省多个市、县已经或接近达到“长寿之乡”的核心标准。

 

  南通市老年学学会顾嘉禾会长告诉记者,按去年底的最新人口统计,南通市及所辖5县(市)4区,均达到和超过“中国长寿之乡”评审的“3个必达指标”:一是连续3年,全市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十万分之七,其中,去年全市百岁老人865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十万分之十一;二是去年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6岁;三是去年全市80岁以上老人26.6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3.65%,高于“必达指标”2.25%。

 

  “我们多次同中国老年学学会沟通,希望南通所有县(市)区都能获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但考虑到全国的平衡性,他们希望给予理解。学会原来规定, 一个地级市只能授一个‘长寿之乡’,现在如皋、如东先后获授已属破例啦。”顾嘉禾善解人意地说。

 

  省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牛飚告诉记者,我省老龄事业发展很快,也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以省、市为单位的部分长寿单项指标,在全国遥遥领先。如全省80岁以上老人,去年达到211.8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7%。如苏州市,去年平均预期寿命81.1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记者将我省部分地区长寿指标的比对情况向翟秘书长通报,她连声说,“确实如此。这些指标是5年前制定的,目前对于南方省份如广东、广西、江苏来说,考核嫌低。学会原打算待指标修订提高后再评审的,可各地参评热情很高,有的还通过中央部委给我们打招呼。为了不挫伤地方的积极性,我们目前还按原来标准评定。明年,将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出台新标准。”

 

  “被命名的‘长寿之乡’与周边山水相连,客观上会刺激邻县的攀比心理,如按现行标准,江苏‘长寿之乡’数量岂不要滚雪球?”对于记者的担忧,她表示,“我们原则上控制总量,不主动同地方联系,但对于主动申报并符合条件的,我们也不拒绝。”

 

  长寿新理念“健康不失能”

 

  “如果仅热衷于‘长寿之乡’评选以及对长寿数量的追捧,从理念上说,已经落伍了。”南京人口学院老龄科学研究所所长潘金洪教授说,对于生命长度的追求,只是长寿的初级阶段,对生命质量的推崇,是长寿的高级阶段,即“既健康长寿又不失能”。

 

  我国“长寿不健康”的状况十分严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偏低,“失能老人比例和照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修学最近在《人民日报》撰文说,“我国当前失能老人达到3300万,本世纪中叶将接近1亿。”

 

  省老龄委去年的一份调查也显示,我省60岁以上老人中身体健康者占61%,失去和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占14%。80岁以上老人大都体弱多病,超过一半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此外,全省城市空巢老人占54%以上,农村空巢老人占48%以上。空巢老人属于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双重需求较大的弱势群体,生存风险较高。

 

  潘金洪教授在对苏州、南通、宿迁等地高龄老人的走访中也发现,很多长寿老人只是以“卧床不起”或“植物人”的方式存在,普遍缺少生存尊严,给家庭供养也带来极大负担。因此,他呼吁各级政府要重视提高老龄社会的质量,重视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和普及,别把“长寿之乡”的名号看得比老人的健康自理能力还重要。

 

  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夏海勇认为,一些地方像追求GDP那样追求“长寿之乡”的评选和宣传,也是一种缺少科学态度的急功近利。他说,“长寿现象”与“长寿之乡”有质的区别,不能因为一个地方出了几个长寿老人,就命名授牌,炒作政绩。目前,全世界尚无“长寿之乡”通行的评审标准,但有几个共识,如长寿的传承性,起码可追溯50到100年的长寿历史,而非“只领风骚三五年”;如长寿区域的稳定性,像我省的东南和西北地区,不可能“遍布城乡”;再如考核体系的科学严谨和可持续性,指标不能说变就变,或“普惠大众”,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天增岁月人增寿”,是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应有之意。不过,更好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让老人活得“健康、有尊严和有乐趣”,应该比是否获得长寿命名更加紧要和更有价值。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