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保障房建设光有速度还不够

xiaoke| 2011-10-27 08:22:39
阅读()

  10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他表示,截至9月底,今年保障房已开工986万套,占年度计划的98%,预计在11月底前能全部开工。目前保障房建设存在选址离城区较远、部分质量不过关、退出机制不完善三大问题。

 

  应该说,姜伟新部长公布的这组数字,让所有关注保障房建设的人士松了一口气。因为,自从年初国务院明确提出“今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硬任务后,包括各地方政府以及很多房地产业内人士,都对这个艰巨的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心里没底。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开工量为590万套,今年任务量相比去年一下子增加了将近70%。

 

  随后的事实也证明,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的完成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尽管在2月底,住建部便与各地政府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规定所有分配完成的目标任务,必须在10月31日前全部开工,否则主要领导将受到从约谈到行政处分乃至降级、免职等严厉处罚。但直到5月初,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省份保障性住房开工率只有20%左右,只有部分进展较快的省份超过了30%。

 

  6月初召开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就在各界质疑保障房任务能否如期完成时,姜伟新部长再次表态,“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既是经济任务又是政治任务。各地必须在11月底前全部开工,确保年内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此后,各地的保障房建设速度开始一路飙升。按照住建部公布的数据,7月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开工率便达到72%,8月开工率为86%,9月开工率达到98%,其中,北京、山西等15省(区、市)开工套数超过全年目标任务数。至此,“完不成”的悬念完全消除,保障房如期完成任务几成定局。

 

  尽管各地的保障房建设以近乎“大跃进”的速度完成,但后面还有更多的考验要面对:开工之后,何时竣工?质量能否保证?建完之后,能否公平合理分配?有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其中,保障房的质量问题最受关注。尽管国务院曾发文要求增加保障房投资并提高房屋质量,住建部也多次对保障房质量进行检查。但姜伟新部长在报告中指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有待提高,个别工程还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保障房建设是保障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重要一环,更是平抑房价的一项民心工程。但是,由于保障房的房价有所限定,决定了其参与各方的利润空间有限。所以建设单位为了多赚钱,会在购买建筑原材料、施工标准等环节上下足工夫,“精打细算”。一旦监管不到位,很有可能让“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找到空子;而且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府和建设单位为了赶工期,容易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

 

  因此,对于保障房的建设,公众的希望是既要保证速度,更要确保质量。不能说房子建好了,几年之后便频发安全事故,既要保障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更要提供住房安全的保障。一旦保障房成为质量问题的重灾区,不仅百姓利益受损,更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建设要负起双重责任,既要重视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更要重视保障房建设的质量。只有建设质量合格的保障房,才能不使这项“民心”工程沦为百姓的“伤心”工程。

 

  相关资料: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为此,我国已经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