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血管薄如纸 60厘米人造血管让其“重生”
一男子因为血管发生病变而薄如纸张,就算一声咳嗽都可能要了他的命,近日,医院为他重建了60厘米的人造血管,让其康复出院。
9日,在同济医院心胸外科住院部,31岁的方忠华已经行动自如,可以下床走动了,他看起来跟其他普通病人没什么区别。事实上区别很大,他体内的大血管全是人造涤纶管。他是中南地区首例接受全主动脉置换术的患者。
血管病变一声咳嗽就可能要命
方忠华家住恩施州龙凤镇,今年31岁,是名自由职业者,他的儿子才10个多月大。他们家有高血压病史,3年前他也被查出患上此病,一直靠药物控制病情。
去年11月初,方忠华自己感觉没什么症状,就没有再坚持服药。去年12月6日凌晨1点多,他躺在床上突然感觉脖子上有一股气,在全身跑了一遍后停在了腰部,顿时他感到一阵剧痛,疼得他呕吐起来,家人连忙将他送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三天后转到武汉同济医院。经检查,他被确诊为慢性主动脉夹层瘤。
同济医院心胸外科魏翔教授介绍,当时患者的病情已十分危险,主动脉夹层病变已累及主动脉全程。患者患高血压已三年,一直没有正规治疗,发病前1个月他还自行停药,高血压没有得到控制,加上本身血管壁存在先天不足,导致这次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突发,此时病人最危险。
魏翔教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般来说人的血管壁有20页纸那么厚,现在由于局部血管出现破口,导致血液进入了血管中间层,血液越积越多,将血管壁撑得大概只有1页纸那么薄,如此薄的血管壁一个身体动作,一声咳嗽都会将它撑破,导致大出血。
16小时重建7条生命通道
医生检查发现,由于腹腔重要脏器血供来源受阻,此时患者右肾因为供血不足已开始萎缩,肾功能出现不全。患者病情紧急,瘤体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死亡,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按照传统方法,要分两期手术,分两次置换不同部位的血管。但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同济医院心外、心内、麻醉、手术科多次讨论会诊,决定为患者施行一次全主动脉置换手术,彻底解决患者的问题。
2月24日,手术分三步完成:第一步,从后背到腹部脐下切开长约70厘米的切口,将这部分病变的主动脉及分支全部切除,再整体置换长50厘米带有分支的人造血管,再一一将切口与人造血管缝合,确保脊髓、肝、肾、胃、肠道和下肢的供血。由于采用了分段阻断和远端供血的新方法,使每一个重要脏器的缺血时间都控制在20分钟内。
第二步,从胸部正中切开长约25厘米的切口,将剩下的病变主动脉切除,再置换长10多厘米的人造血管,然后在深低温(18摄氏度)下完成切口的缝合,保证大脑的血供。
第三步,将两根人造血管顺利“合龙”,至此,患者胸腹腔内主动脉和重要分支完全成为“人造”的,并发挥正常供血功能。
最后是艰难的止血和切口缝合,整个手术涉及相关科室20余名医护人员,输血6000毫升,历时16个小时获得成功,重建修复了从心脏到大脑、脊髓、肝、肾、胃、肠道和下肢7条生命通道。
60厘米人造血管正常运行
魏翔教授介绍,全主动脉置换手术涉及人体重要器官心脏、脑、脊髓、肺、肝、肾和胃肠的血管和神经保护,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高,是主动脉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国内鲜有成功的病例。
术后一周内,在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努力下,患者成功度过了出血关、感染关,手术后没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并发症,14天后患者可以下地活动,如今伤口已拆线,60厘米的人造血管在方忠华体内正常运作,他即将出院。
方忠华说,虽然体内的主动脉全是人造血管,但他丝毫没有感到异常,连伤口都不觉得痛。他现在最想赶紧出院回家看儿子,“几个月没见,小家伙都不认识我了,上个月抱来病房,他竟然都不理我。”
魏翔教授说,人造血管的材质是生物涤纶,耐久性比较强,一般不容易破损,但患者仍需要注意控制血压,防止其它血管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