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40岁以上男性ED病患占40.2%
在北京、广州、重庆三个城市40-70岁中进行的一项男性调查发现,我国门诊ED(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年龄群集中在30-50岁之间,40岁以上男性ED发病率竟高达40.2%,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男性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家庭的顶梁柱,其身体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但是,当前许多男性却受到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困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40~70岁男性ED的患病率高达40.2%。值得注意的是,ED并不单纯是性功能的障碍,它很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并和许多慢性疾病相伴随。
ED是勃起功能障碍的简称,俗称“阳痿”。据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王晓峰教授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期在北京、广州、重庆三个城市40-70岁中进行的一项男性调查发现,我国门诊ED患者年龄群集中在30-50岁之间,40岁以上男性ED发病率竟高达40.2%,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研究专家还特别指出,在ED门诊病人中,中重度的患者发病率非常高。2004年的相关调查中,中重度ED发病率患者达到44%,2009年这一类患者达到60%以上。也就是说,ED的疾病群年龄在下降,患者的疾病程度则在升高。
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专家指出,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一些不太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喝酒、吸烟、熬夜,都可以引起ED。“我们观察了慢性疾病的情况,在不良生活方式的调查方面,2004年发现ED患者中吸烟者占52%,2009年则达到了65%。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伴随着慢性疾病的增加,势必造成患者ED严重程度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ED病程越长的人抽烟、喝酒比例越多,伴随疾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越多,治疗效果、勃起满意度也越差,对阴茎血管损害越大,治疗起来越困难。”王晓峰表示。
而且,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现实中男科疾病的诊治率偏低,男性的健康意识比较淡薄。两年前亚洲曾做过一项调查,亚洲国家的ED患者到底有多少人前往医院就诊?结果发现,日本的ED患者就诊率只有43%;中国台湾是30%;中国大陆只有17%。大多数ED患者或羞于启齿,或病急乱投医,往往导致治疗延误,甚至上当受骗。
研究发现,很多ED患者都伴随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和抑郁症等。“中国ED患者要等2年才看病,本来是轻度的危机也会变成中度和重度的。部分男性认为ED是人体自然老化的正常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勃起功能确实会自然减退,但要是没有其他的疾病,不会减退得那么快。”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姜辉表示。他指出,人到中年,身体健康会面临危机,尤其要警惕心脏和脑部的血管病变。ED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一样,都是“祸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阴茎勃起就是一系列的神经血管活动,如果因年龄、代谢紊乱、吸烟、久坐、肥胖等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就会引起产生或作用于血管壁的舒张血管或收缩血管的物质失衡,因而阳痿。同样起因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但ED比心血管疾病更早出现,可以说是心血管病的先兆。因此,当出现了ED后,就应该警惕以后是否会有心血管疾病了。可见,除了满足夫妻性生活以外,ED还是健康的晴雨表。
专家建议,ED患者可以前往医院进行血管内皮功能测定。可能当时查不出有高血压、糖尿病,但假如血管内皮功能衰退了,就说明隐患已经存在。“一般有ED以后,四五年会出现这些疾病,前期是亚健康的状态,及早进行健康干预,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等于起到预防保健作用。”姜辉说。
“我有的病人服了中药30年,花了很多钱,也没有一次成功的性生活。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推荐用直接确切的药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关志忱表示,正因为ED的发病机制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因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就可以治疗ED。研究证明,长期小剂量地服用PDE-5抑制剂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管重新恢复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