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婚恋:择偶让“心”做主

tim| 2011-08-10 15:11:45
阅读()


  日前,天津团市委“天津市青年交友服务中心”对大龄青年的择偶心理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龄单身者存在着求稳、求全、求快等心理。

  条件“独孤求败”

  何谓“剩女”?她们应该受教育程度较高,至少是本科毕业,还有些是“海归”。她们的职业大部分是白领,甚至是金领。她们大部分是优生优育的独生女。此外,其中很多容貌秀丽,气质高雅。

  借用一位被访者的原话:“女的,自己挣5000块的想找一万块的,挣一万块的想找两万块的;明明自己家里有房子,还要找三房两厅的,必须是市中心的。简单地说,她们非常注重男方的经济条件,尤其是职业和住房状况;另外,户口,学历和长相一样都不能差。

  但符合这些标准的男士对女方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一位日企高管的择偶标准点出了“剩女”出嫁的险恶环境:“我要30岁以下的,25岁的大姑娘,要漂亮的。大学生不要,我嫌大学生脑袋太厉害了。老姑娘不要,脸不是圆的不要,身体好,脾气好。我要处女、要张白纸。”

  “剩女”们的理想结婚对象的年龄主要介于27-37岁之间,但这一年龄段的男性也是“绩优股”和稀缺资源。第一,他们理想的新娘的年龄在21-30岁之间,这个硬指标一下“剥夺”了部分“剩女”的机会。第二,对于婚姻市场上非常“抢手”的70年代出生的男性来说,成功的事业,比较雄厚的经济资本和社会声望使得他们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选择”年轻貌美,与自己年龄相差10多岁的80年代女性。

  这些未嫁大龄女性的婚姻期望匹配模式主要是“强强模式”,因此,她们的“求偶视线”主要呈现“平视”或者轻微的“仰视”。这恰好再次说明:一方面是当代女性的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是“郎才女貌”,“男强女弱”等传统择偶标准、婚姻匹配观念和模式的生命力依然旺盛,二者之间的张力和紧张感十分明显。

  择偶得让“心”做主

  青年交友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指出:要尽快解决个人问题,心理应该健康积极。爱情要以情感为重。

  过于理智,过于强调经济收入、长相、住房等外在条件,而没有活跃的情感和至爱的前提,是大龄青年择偶面临困难的原因之一。择偶杜绝攀比。把自己的对象同别人的对象进行不恰当的比较,而使自己陷入困境,贻误择偶的良机;一个人文化素养越高,内心情感越丰富,在择偶时就越“挑剔”。这并不是缺点,但是不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

小编(www.39.net)专稿,转载方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