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7成受访者认为"中国式逗小孩"为陋习

柒零| 2015-05-24 10:12:00
阅读()

 

“我被‘逗’伤害过,我反对逗小孩”

 

上海的何女士,小时候被邻居抱着玩,结果被烟头烫伤了眉毛,至今还留着疤痕。“我现在特别忌讳大人逗小孩。”何女士说,她是80后的妈妈,她们这一代的妈妈和老一辈的妈妈对逗孩子的看法很不一样。以前的父母没有意识,觉得逗孩子是因为喜欢。“但我是过来人,我是被逗过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小的阴影,所以我们80后的比较忌讳大人逗小孩。”

 

何女士有个5岁的儿子,如果遇到有人逗她儿子,她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制止对方的逗小孩行为。“我小时候参加宴席,经常会遇到大人用筷子蘸酒给孩子尝,我觉得这种方式,不仅不卫生,而且筷子也有可能弄伤孩子。”何女士告诉记者,她最怕遇到有些亲戚吃饭拿自己筷子要给孩子舔一舔,身为亲妈,她都不用宝宝的独立碗筷进食。

 

“难接受外人亲女儿”

 

季先生有个可爱的女儿,他回到家就爱抱抱亲亲女儿,但他都会先洗手洗脸,做好清洁卫生。“我很难接受除了家人之外的其他人亲我女儿。”

 

季先生说,有人喜欢将小孩高高抛起。作为人父,他是极力反对的。该方式有很大的危险性,一旦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小孩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好,高抛还可能引起脑部损伤。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逗小孩方式,但似乎每种方式都有优缺点。季先生说,他不赞成现在很多逗小孩的方式,他推崇的方式是陪孩子玩耍。“玩耍是孩子每天最主要的功课,玩耍可以促进身心发展,陪同孩子玩耍是增进感情的最好办法,孩子也会在与人玩耍中逐步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在共同玩耍过程中,要以孩子为主,除非涉及安全问题,否则可以让其随性而为。”

 

现象

 

中国人逗弄孩子很普遍

 

早教专家周令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让孩子喝酒致残致死等伤害人身安全的案例比较极端,但中国人逗弄孩子是一种普遍现象。大人像耍猴一样逗弄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怂恿孩子说脏话以取乐,这在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中比较多见,后果是污染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不能区别善恶和混淆是非,而在城市中则可能常见一些言语的戏弄。比如说,有人会逗孩子说:“你妈妈生了弟弟不爱你了。”或者说:“你妈妈回不来了。”

 

周令瑜表示,孩子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会把大人的玩笑话当真,听到这样的话会觉得很恐惧,没有安全感,有的小孩会因此惊慌哭泣,大人却以此取乐。而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出现行为偏差,具有攻击性,伤害自己,其实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