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中毒高发期提醒: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目前正是菌类生长旺盛期、蘑菇中毒高发季,数据显示,春夏季节报道的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甚至不乏中毒死亡者。专家提醒,毒蘑菇并非都“颜值”高,不要随意采集、买卖、食用野生蘑菇,以防误食毒蘑菇中毒。
一年一度蘑菇中毒高峰的提醒“例牌菜”再次上桌。昨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市民发布预警,表示目前气温回暖、湿度回升,正是菌类生长旺盛期、蘑菇中毒高发季。
专家介绍,世界上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我国约有200多种,广东则有100多种。而广东最常见的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据悉,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鉴别需要专业知识并借助仪器设备,肉眼和经验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另外,由于在野外,无毒蘑菇往往与有毒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毒蘑菇菌丝沾染,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蘑菇,仍然会有中毒可能性。
据介绍,毒蘑菇“火力强劲”,中毒表现复杂多样,光按症状就可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及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
大部分患者误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误区:有毒蘑菇“颜值”都高?
毒蘑菇都“颜值”高?专家介绍,“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上文提及的白毒伞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却是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毒蝇伞很漂亮,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它的确有毒。
也有不少可食蘑菇种类“颜值”颇高,同样来自鹅膏属的橙盖鹅膏,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有“鸡蛋菌” 的别称,餐桌上备受欢迎。
贴士:勿随意采集野生蘑菇
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中毒救治:市民食用蘑菇后如出现上述症状,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应立即送医,否则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后果。自我急救可采用催吐法,将未消化毒蘑菇排出,如患者出现昏迷则不宜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相关新闻阅读:工友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险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