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上“地图舌”为哪般 先查原因是关键
我们正常的舌头,表面红而湿润,但若是发现舌头上长着厚厚的舌苔,尤其是宝宝长的话,家长们更应该注意,特别是舌苔上还出现了斑块,想“地图”一样,就可能患上了“地图舌”——医学上称为“游走性舌炎”。专家表示,孩子出现“地图舌”,家长不需要过于紧张,建议先到医院查查原因,对症治疗和加强家庭护理。
“地图舌”会反复发作
1岁的程程最近舌苔变得厚白,可奇怪的是,上面还有一小块没有舌苔,红红的很突兀。妈妈用棉签给孩子擦了擦舌苔,却没“擦掉”。观察了几天后,发现情况并没有改善,于是急忙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游走性舌炎,俗称“地图舌”。
医生介绍,“地图舌”是一种舌黏膜疾患,临床并不少见,发病率在5%左右,多见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具体表现为舌背红白色斑块,斑块形状不规则,界限分明,宛如地图。斑块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可能出现在舌的不同部位,且斑块的位置与形状又经常发生变化,呈现“游走”特征,因此家长要加强观察。“地图舌”有周期性加重及愈合的特点,病损愈合后不会残留疤痕,但病损可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部分患儿“地图舌”愈合后,有反复发作的情况,往往导致家长紧张心理。
病因不明确,要先找根源
其实导致儿童“地图舌”的病因还不明确,包括遗传、免疫、过敏反应、全身疾病、精神因素及口腔局部病灶刺激等都可引起“地图舌”。医生说,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地图舌”患儿呼吸道感染、偏食的发生率高于健康儿童;而身体免疫反应也可能参与了“地图舌”的发病,“地图舌”患病非母乳喂养儿比母乳喂养儿的发病率高。另外,过敏体质儿童更容易患“地图舌”,食物过敏是“地图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也被认为与“地图舌”发病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地图舌”患儿约有60%可同时伴有舌背面裂纹(沟纹舌),也就是舌背上呈纵横交叉的裂沟。
中医认为“舌为脾之外候,苔为胃气所上”,因此,“地图舌”多与机体的脾胃功能关系密切。又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地图舌”多见于小儿。
加强家庭护理
宝宝患上“地图舌”,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该病属良性病变,大多数患儿没有症状,一般无需治疗,只要加强家庭护理就可以了。
1、饮食调理:在孩子饮食中,注意多添加新鲜水果和蔬菜,膳食注意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对于婴幼儿来说,要提倡母乳喂养,可减少因喂奶制品而带来的食物过敏风险。
2、保持口腔清洁:口腔内某些细菌也可能导致“地图舌”,因此要仔细检查宝宝的牙齿、扁桃腺及颊黏膜有无受到感染,一旦感染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尤其是伴有沟纹舌的儿童,餐后一定要喝温开水和漱口,避免食物滞留引起舌黏膜发炎。
3、注意运动、保证睡眠: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增加户外运动,注意锻炼身体,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4、对证调理:可以煮杏仁、薏仁、茯苓米糊给孩子吃,有宣畅气机、醒脾化湿作用,适用于脾胃湿热患儿平常食用。而气阴两虚患儿则建议平常饮用沙参、麦冬茶,有滋阴清热作用。
相关新闻阅读:宝宝爱嚷嚷事出有因 父母们应留意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