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岁后和入托是小儿呼吸道感染高发节点

喵酱| 2014-12-08 14:20:23
阅读()

 

专家认为,6个月后、入托后、预防接种后、一次感染后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节点。小儿为什么容易呼吸道感染?唐书生解释,这与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因为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日前,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再次走进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联手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送上了一场育儿科普“大餐”——“小儿四病”的秋冬防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普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何丽雅,儿内科主任医师唐书生,儿内科主任医师何婉儿分别做了“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儿童腹泻的防治、佝偻病的防治”和“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的专题讲座。

 

专家认为,6个月后、入托后、预防接种后、一次感染后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节点。专家提醒,当孩子出现突然咳嗽较剧烈且呼吸困难、高热、喘鸣、腹泻、精神和食欲不好等症状,务必紧急就医。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具体判断:上呼吸道感染两次之间要间隔7天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医师唐书生介绍,根据全球最新统计显示,每年有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呼吸道感染,发展中国家占99%,其中200多万死于肺炎。据国内统计数字,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病例占就诊总人数的60%左右。我国每年约有30万婴幼儿死于肺炎。

 

何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的孩子判断标准不同。0~2岁的孩子,一年之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7次以上,第二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3次以上或反复感染肺炎两次以上才算反复呼吸道感染;2~5岁的孩子,一年之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第二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两次以上或反复感染肺炎两次以上算反复呼吸道感染;5~14岁的孩子,一年之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5次以上,第二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两次以上或反复感染肺炎两次以上就算反复呼吸道感染。

 

而且,在具体判断上,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间隔。上呼吸道感染两次之间至少间隔7天以上或者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才算反复感染;

 

二是频率。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时,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时,可加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如果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则应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三是持续时间。必须对孩子观察到1年才能做出判断。

 

高发节点:6个月、入托、预防接种、一次感染

 

小儿为什么容易呼吸道感染?唐书生解释,这与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因为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唐书生分析,反复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病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第一,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导致病情蔓延;第二,大多是因致病微生物引起;第三,少数孩子的发病与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及气道畸形有关;第四,有些孩子是慢性鼻窦炎-支气管炎综合征。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除了免疫系统不成熟、功能相对低下以及部分存在先天发育不足外,跟铁、镁、钙、锌、维生素A/D等不足也有关系,同时,吸烟、污染、集体生活等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此外,还有生理和遗传因素、过敏史以及过敏性家族史等原因。

 

他提醒,以下四个阶段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

 

一是出生6个月之后,呼吸道感染发病渐增。因为6个月龄是机体体液免疫变化的重要时间点,出生至6个月龄个体体液免疫作用不大,细胞免疫起重要作用,6个月之后,细胞免疫作用减弱;二是入托后,也是呼吸道感染发病高峰,其中3/4以上是入托一年以内。这是因为入托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暴露增加了;三是预防接种后。这也跟细胞免疫相关;四是一次感染后。因为感染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专家提醒:突然咳嗽剧烈、呼吸困难立刻就医

 

唐书生提醒,孩子发生以下情况务必要紧急就医。第一,突然咳嗽较剧烈,且呼吸困难,这时,一定要警惕有异物的可能;第二,高热、喘鸣、腹泻;第三,精神、食欲不好;第四,脸色不好;第五,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第六,胸廓塌陷。

 

如果孩子真的患上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家长一定要注意护理。

 

首先,在居室要求上,务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没有刺激性气味;室内物品简单,不铺地毯,不放花草,不养宠物;避免使用陈旧被褥及羽绒、海绵等填充物,被褥要勤晾晒;用湿式扫除,最好使用吸尘器;同时,室内湿度宜在60%左右,利于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及稀释分泌物;其次,在作息和饮食上,一定要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并进行适宜的活动,同时,摄入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不宜进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及饮料。第三,要保证卧位舒适。务必让孩子保持呼吸道通畅,卧位时头胸部可稍稍抬高。同时,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以利于呼吸通畅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相关新闻推荐:抵抗力弱,婴幼儿冬季易发喘憋性肺炎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