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揭示流感病毒感染肠道炎症免疫学机制

喵酱| 2014-11-17 17:28:46
阅读()

 

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田志刚教授研究组,揭示了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导致肠道炎症发生的免疫学机制。研究成果11月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综合期刊《实验医学杂志》上。

 

在临床上,流感患者除有咳嗽、发热、头疼等主要症状外,还时常会伴随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类似于肠胃炎的症状,但其中的致病机制尚不明了。田志刚研究组通过给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在引起呼吸道黏膜免疫损伤的同时,还会导致肠道黏膜免疫损伤,而对不属于黏膜组织的肝脏和肾脏却没有影响。

 

他们发现,在小鼠流感疾病发生过程中,肠道黏膜中有大量促炎症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聚集,遏制Th17细胞来源的白细胞介素-17A(一种致炎性细胞因子)的功能,显著减轻肠道炎症损伤的程度;同时,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在流感疾病发生过程中也发生了改变,采用抗生素清除肠道细菌,能够显著地抑制Th17细胞的聚集并减轻肠道炎症损伤,这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Th17细胞的产生之间存在联系。

 

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被流感病毒激活的肺脏辅助性T淋巴细胞1在趋化因子(能够吸引淋巴细胞移行的物质)的诱导下,特定地向肠道组织发生迁移,并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继而通过刺激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5(IL-15),最终促进Th17细胞的产生。

 

专家称,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相互关联,而且为研究跨脏器的免疫应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新闻推荐:炎症性肠病纠缠青壮年 需警惕心理压力影响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