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个人层面防范“埃博拉病毒”?

喵酱| 2014-11-07 14:53:18
阅读()

 

目前,随着西非埃博拉病例数破万,各国都加紧从国家层面采取应对措施,严防病毒进一步蔓延。随着埃博拉疫情不断蔓延,“埃博拉出血热”和“埃博拉病毒”成为目前国内外各媒体报道的热词。那么,这两者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对于疫区之外的普通百姓而言,如何从个人层面做好防范埃博拉病毒?

 

一、个人尽可能不要去非洲疫区旅行。

 

如果非去不可,专家建议,需要出发之前咨询相关疾控部门,了解一些注意事项,准备常用药物。抵达非洲后,先要了解当地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避免去已经被划定为疫区的村庄、城镇,尽量避免与确诊和疑似患者接触,减少与人握手的次数。

 

二、从疫区回来的人最好主动隔离3周。

 

从疫区回国的人员应在入境时接受体检,看看是否发热,即使一切正常,也应该主动按照病毒的最长潜伏期21天,进行居家隔离。不要外出,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去人多的地方。

 

三、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就医。

 

从疫区回国的人员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应及时告知相关卫生部门,接受紧急隔离和消毒,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病人在家中治疗,主张病人或他们的家庭成员寻求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救治。

 

四、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应该鼓励并支持感染者到有能力应对该病毒的医疗机构就医。

 

五、当探望医院中的病人或在家中照料家人时,建议在接触病人或其体液、其周围物品后用肥皂洗手。

 

六、处理埃博拉病死者时必须穿戴和使用合适的防护服及用品,由经过安全丧葬培训的人员将死者立即掩埋。

 

七、个人应该减少与果蝠、猴子或猿等感染病毒风险高的动物接触。若怀疑某动物已被感染,就不要再去处理它们。血、肉等动物制品被食用前应确保熟透。

 

埃博拉出血热

 

简单地讲,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以上。该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

 

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也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物。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有5种亚型。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埃博拉病毒抵抗性处于中等水平,在污染的床单、衣服等干燥环境下可存活几小时,仍具有感染性,在液体和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

 

但是,埃博拉病毒容易灭活,如温度增高,在60摄氏度环境下一个小时就可以被杀死,100摄氏度煮沸5分钟也能杀死病毒。埃博拉病毒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等也都非常敏感,很容易被消灭掉。

 

相关新闻推荐:盘点中国在埃博拉疫情中的作为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