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第一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
日前,江苏发现了首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亦是我国第一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非洲锥虫病患者是一名外派加蓬的回国的45岁男子,输入性非洲锥虫病可能造成局部传播,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专家提醒,临床医生重视罕见输入性寄生虫病,同时建议加强对这类国外输入疾病的研究,做好技术储备。
患者为45岁男性,此前被公司派往非洲加蓬工作,经常出入热带丛林和河谷地带,有蚊、蝇叮咬史,今年7月回国后有发热、嗜睡伴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到医院就诊,但诊断不明,没有治疗。8月5日,患者到上海某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9月9日外周血涂片检查发现锥虫锥鞭毛体,诊断为非洲锥虫病。9月19日,进一步确认病原体为布氏冈比亚锥虫。患者于9月15日转入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接受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接到报告后,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汇报,并请求世界卫生组织支援治疗药物依氟鸟氨酸。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病人原有嗜睡、倦怠、瘙痒等症状好转,各项临床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建议,对援非、赴非务工人员应进行包括锥虫病等在内的热带病防治知识教育。要加强我国少见、罕见输入性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治疗技术储备,尽快建立特效治疗药物、诊断试剂的国家储备。针对罕见、新发及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加强实验室与防控设备的配置和保障,全面提升寄生虫病所的研究、防控和应急处理能力。
据介绍,锥虫病分为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是分别由采采蝇和锥蝽(俗称臭虫)传播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非洲锥虫病又分为布氏冈比亚锥虫病和布氏罗得西亚锥虫病。患者脑部可出现炎症,晚期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导致昏迷并造成死亡,但如能及早用药治疗,一般可以痊愈。我国无采采蝇分布,但部分地区有锥蝽分布,一旦美洲锥虫病输入我国,有可能造成局部传播。
非洲锥虫病又称非洲睡眠病或嗜睡性脑炎,是一种由布氏锥虫经舌蝇叮咬而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非洲撒哈拉南部肆虐。患者初期出现发热、皮疹、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锥虫病晚期时可能会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昏睡的情况会逐渐增加,最终导致昏迷并造成死亡,嗜睡性脑炎亦因此而得名。一般通过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患者可以痊愈。
相关新闻推荐:男童爱抱牧犬睡觉染寄生虫 腹部长足球大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