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3省份报告登革热病例 同比去年暴涨四倍

喵酱| 2014-10-09 09:21:07
阅读()

“通过进一步加大各项防控措施,广东的登革热疫情有望在10月下旬出现拐点。”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显示,全国已有23个省份报告登革热病例,病例数比去年同期上升4倍以上,并在2005年后首次报告登革热死亡病例。专家预测,登革热病例仍可能持续增加,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风险也加大。关于登革热疫情蔓延的原因,一是输入病例多;二是雨水多、气候潮湿,有利于蚊虫的孳生;三是轻症患者多,造成病原体控制难。

 

现状

 

病例突破2万近10年来首次有死亡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月29日公布的数字,全国已有23个省份报告登革热病例,病例数比去年同期上升4倍以上,并在2005年后首次报告登革热死亡病例。病例目前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福建、广西一带,占全国病例总数的99%,其中重灾区广东病例已突破2万。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截至7日零时,全省已有20个地级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2.3万余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另外,福建、云南、广西等地也累计出现数百例登革热病例。

 

据广东省卫计委消息,截至8日零时,今年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4489例,过去几天广东每天报告的新增病例均超过千例。

 

此次严重疫情有着全球疫情大环境和气候等客观因素。福建省疾控中心应急处置与疫情管理所所长洪荣涛认为,东南亚、南美洲等地今年报告了大量登革热病例。我国和东南亚、非洲等国家的人员和物流来往越来越频繁,相关地区的输入性病例压力加大,且常因多个输入点引起国内多点暴发疫情。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尹炽标则指出,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广东气温升高、阴雨天气增多,积水清理难度加大。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传播登革热的伊蚊生长。

 

问题

 

防控存“三大”缺陷,步调不一疫点不断转移

 

广东、福建等省的防疫专家认为,此次防控登革热疫情扩散方面还有三大缺陷。

 

一是统筹防控工作不够统一,导致疫点不断转移。一开始的防蚊灭蚊工作都是街道、社区进行,结果这个社区没有了,另一个社区又出现了。后来广州市才上升到全市统一灭蚊来防止疫情扩散。

 

二是登革热检测点过少,导致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广州一医院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广州登革热病人的检测主要由疾控中心和第八人民医院负责,由于其他医院没有检测资格,也没

 

有登革热检测收费项目,不少医院都把病人当成普通感冒发烧来对待,而登革热在3—5天的潜伏期最容易传播,由于不能及时隔离,所以疫情控制出现了难度。

 

三是公众对登革热疫情认知还比较缺乏。洪荣涛说,不少群众对症状不了解,有的被感染出现发烧等登革热典型症状后,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没有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为开展相应的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不少难度。“在防治过程中,不论是重症或是轻症病例,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个病人在痊愈之前,就容易成为一个传染源。”

 

对策

 

大规模灭蚊有望10月下旬现拐点

 

面对疫情,灭蚊成为各地防控登革热的重要手段。8日,一场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卫生行动在广东全省统一展开,以控制登革热疫情的扩散蔓延。在登革热疫情最为严重的广州市,数十万干部、工人、学生、环卫人员,7日一起行动起来,清理低洼积水、沟渠,翻盆倒罐,彻底消灭蚊虫孳生地。市长陈建华等也在公园参与了清洁卫生活动。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其主要传播媒介为伊蚊(花斑蚊)。中国南方地区及东南亚为高发区,7-11月为广东省高发期。

 

在广西,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呼吁广大民众积极行动起来,全民参与、人人动手,彻底消灭蚊虫孳生地。

 

分析登革热疫情蔓延的原因,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说,一是输入病例多,今年广州市输入病例达220多例,创历史新高;二是雨水多、气候潮湿,有利于蚊虫的孳生;三是轻症患者多,造成病原体控制难。登革热属于乙类传染病,没有强制隔离的要求,大多数患者只需要门诊治疗,形成流动传播源。

 

传染病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尹炽标说,按照登革热发病规律,从患者被感染到发病再到就医诊疗,一般需要10至14天时间。“当前政府及公众采取的防蚊灭蚊的密集工作措施预计在两周后显示成效。”杨智聪表示,“通过进一步加大各项防控措施,广东的登革热疫情有望在10月下旬出现拐点。”

 

相关新闻推荐:登革热无有效疫苗 防控关键是防蚊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