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与山银花的不同:从品牌到“身份”之争
近日,有关金银花和山银花“身份”之争引发社会关注。两者是同一药材的不同来源,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根据《中国药典》记载,在2005年以前只有“金银花”,后产于南方的金银花被区别成为“山银花”,并对北方金银花产生冲击,由此引出“身份”之争。
两者曾同属金银花
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药材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被普遍使用在中药方剂中,如“银翘解毒丸”、“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就是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
对于“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分类之争,国家药典委员会近日做出说明。“金银花”作为药名首见于南宋的《履巉岩本草》。《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开始收载金银花,1963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供药用的金银花植物来源只有一种,即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
1977年版《中国药典》在金银花标准中增收了其他3个植物来源,分别是山银花(华南忍冬)、紅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经查当年的药典技术档案,由于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药典工作属恢复初期,新增的三个来源未能找到支持其收载入药典的相关研究资料。
2005年起被区分开
1977年版《中国药典》的分类历经1985、1990、1995、2000年4版药典没有变动。2005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有四种,即“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
国家药典委员会说明中称,将二者分列,是鉴于实践中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药典》2005年版、2010年版将“金银花”与“山银花”明确分列为两种中药材,但对二者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表述却完全相同,分别为:“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从品牌到“身份”之争
金银花主要产于山东临沂,河南封丘,河北巨鹿等,从药典中被分出的“山银花”,即此前的南方“金银花”,在湖南、广西、重庆、贵州等地种植,其中湖南隆回种植的主要是“灰毡毛忍冬”,成为南方重要产地。
西南大学中药药理学教授徐晓玉在论文中称,山银花与金银花的主要药理作用没有显著区别,成分仅有微小含量的差别,据此尚不能断定二者在中药主治功效和临床应用上的差异。“将南方金银花定名为山银花不妥。”
2003年“非典”防治令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金银花走红,进而成为“禽流感”、“甲流”、“手足病”等防治处方的首选药,且用途由药用向食品、饮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发展。
南方“金银花”自“非典”后种植迅速发展,对北方市场造成冲击。二者由此展开从品牌到“身份”的纷争。
2005版《中国药典》颁布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文并通过多种形式要求实际使用金银花或山银花的企业应在处方中予以明确标示,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获得准确的药品信息。
相关新闻推荐:湖南纪委官员实名举报食药监局官员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