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献血献爱心 健康“投资”益长寿
生活中无偿献血的人不少,他们献血大多数是抱着救死扶伤的可贵精神,为社会风险自己的爱心;或者有些人担心献血之后会产生贫血,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不乐意去献血。其实,血液寿命有循环周期,适量献血有益于长寿。
血液不仅关系着人的生命,它自己也是有生命的。血液的生命周期多长?它与人的寿命长短有关系吗?
很多人献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伤,义不容辞。然而,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
血液寿命会“循环”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寿命约为120天,血小板的寿命约为10天,白细胞的寿命最短只有十几个小时。因此即使不献血,各种细胞到一定的时间也是要死亡的。人体的血液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体重为50 公斤的正常成年人,每天大约有16毫升的红细胞(相当于40毫升全血中的红细胞)死亡,同时“造血工厂”——骨髓会产生相当数量的年轻红细胞来参加工作。
在意外失血或献血的情况下,人的造血能力要较平常增高4—5倍。
适量献血有益于长寿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骼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曾经试验对66岁以上的332名献血者与同样身体条件的399名未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参与过献血的人的平均寿命年龄要长于未曾献过血的人。
近亲输血或危及生命
有人认为病人输注亲属的血液最安全,事实并非如此。用自己家人的血液,这种做法不科学且有极大危险。现代医学证明,亲属之间输血可导致发生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病人生命。
血缘关系越密切,发生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患者亲属献血后,一般是由血液中心进行调配,而病人所需用血,由其他献血者捐献。
献血的益处
1. 献血对心脑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并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血管壁上,最后形成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
坚持适量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铁),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因此,一般情况下的适量献血不会造成身体的伤害,反而会更长寿。适量无偿献血在社会道德方面献爱心,同时也是对自身健康的“投资”。当然,也不能一味的盲目献血,在符合献血标准的情况下,还要注意献血后的饮食调理。献血以后,每天至少应当吃下50—60克蛋白质,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如瘦肉类、蛋类、奶类,鱼类、豆类等;注意补充铁就也为重要,含铁丰富的食物有鸡蛋、芹菜、菠菜、猪肝等;献血以后每天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是完全必要的。饮食调节至少应坚持半个月左右,但也不可暴饮暴食。应当把营养合理地分配到各餐中,细水长流,使身体随时都能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素,这样,身体的恢复一定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