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体系薄弱 心脏性猝死频发生

yuzuiming| 2013-03-14 10:22:51
阅读()

  两会期间杭州市市长邵占维的不幸去世,引起了人们对心脏性猝死的广泛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天大约有1500人发生心脏性猝死,而我国心脏性猝死的防治体系和医疗条件非常薄弱,这也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猝死袭击一些看似健康的人

 

  谈起猝死,很多人都知道要做好预防、尽快救治。但对于哪些人需要预防,如何判断什么是猝死前兆,人们还知之不多。

 

  “心脏性猝死不但会袭击有心脏疾病的高危人群,还可能袭击一些看似健康的人。”张澍介绍,美国每年有30万~35万例心脏性猝死事件。根据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41.9/10万,也就是说,每年约有54万人猝死。“需要提醒的是,上述数据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发生率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会不可避免地增长。单根据病史,人们已经难以判断谁在何时会被猝死“袭击”了。

 

  心脏性猝死急救体系薄弱

 

  “猝死一旦发生,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张澍说,此时,留给目击者和医务人员的急救时间只有短短的5分钟。超过这个黄金时间,每耽误1分钟,成活的几率就会下降10%;10分钟后死亡率就会高达90%以上。“而即便在北京这样的医疗资源聚集地,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也要20分钟。”

 

  张澍说,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都在推广公共除颤计划。比如,美国已在机场、大型商场、超市、俱乐部、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大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目前已达每百万人450台,并还在以每年20万台的速度增加;通过立法强制开展公众使用AED的培训,制定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施救者免责等。

 

  反观我国,我国每年仅安装AED2000台,平均每百万人仅1台,即便在北京,心脏性猝死的公共急救水平也要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目前仅在首都机场安装了几十台AED,其他公共场所的AED数量几乎为零。

 

  张澍表示,AED当然只是一个侧面,以此折射出来的心脏性猝死急救体系的薄弱才是问题的关键。“建议由政府委托专门机构调研建设公共场所心脏性猝死急救网络的可行性。尽快完善相关设施和法律。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心脏性猝死、心肺复苏知识以及AED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由于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急救设施并不完善,心脏性猝死一旦病发,几乎都难以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大大提高了死亡率,由此可见我国心脏性猝死急救体系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