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胰的病,油腻劳累是诱因

newvivi| 2013-02-05 09:05:53
阅读()

  最近这段时间,准备做胆囊切除、胆结石手术的病人特别多。这类手术,时间自由、创伤也小,很多人都打算年前把毛病解决了,春节正好休息休息。

  但也有不少人,被年底的工作和应酬,硬生生地“催”出胆囊炎来的。

  今年五十出头的张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各种事情总是亲力亲为。前两个月,为了应对各种检查、应酬,狠狠地忙了一阵,结果胆囊炎急性发作。

  张先生本来胆囊就不太好,平常一忙就会感到腹部隐隐作痛,自己吃两粒药就打发了,但这次情况有些不妙:不光痛,发烧,皮肤发黄,像变了个人似的。只好去杭州市一医院做手术了。

  “其实有30%的胆囊炎,可以终身不发作;像他这样,过度疲劳、饮食油腻,最容易引起胆囊疾病的发作。”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剑锋说,虽然技术越来越高,病人的痛苦可以越来越少,“但手术终归是手术,终归是一种创伤,还是尽量把身体搞好,少受这种罪。”

  本期钱报名医公开课上,市一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筱凤介绍了各种消化内镜治疗技术,也就是医生如何利用“钥匙孔”给病人做好手术的。这堂普及课,让那些一听手术就心慌的听众,也放宽了心。

  “但是,任何设备都不是万能的,最终目的只是降低治疗风险。”张筱凤说,要想少生消化道的毛病,还是绕不过注意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话题。

  公开课笔记

  “钥匙孔”手术,三四天就能出院

  利用内镜技术,胆结石、胆管炎等疾病,都可以通过一两厘米的“钥匙孔”,用微创的方法解决,病人一般三四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但是,任何治疗都有风险。微创,仍然有创伤,也伴随一定的并发症,它的发生率在5%~10%之间。虽然微创手术的并发症,一般比较轻微,大部分人都可以很快恢复,但是国外有机构做过统计,即使是微创手术,它也仍然有0.5%~1%的死亡率。

  老百姓可能有误解,以为从来没有出现过并发症,就意味着这个医生医术高明。如果手术数量本身少,并发症的概率当然也会小。所以即使是国际上最大牌的专家,也承认自己会有10%的并发症。

  医生应当感谢病人,是病人给了他们资源,给了他们很多临床经验,所以要用力回报病人,尽力做好每一台手术。

  胃肠镜检查,建议45岁以上都要做

  胆胰都是些体量较小的脏器,生了毛病,医生怎么看清楚?

  现在依靠超声内镜,可以看到一个肿块,到底“侵犯”到了什么程度,位置不同,治疗的方案也是不同,有些早期的肿块,就不需要全部切除。

  依靠胃肠镜,即使是非常细小的早期肿瘤症状,也可以通过染色、放大等技术,暴露在医生的火眼金睛之下。所以,胃肠镜检查,可以作为早期肿瘤的筛选手段。

  但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的筛选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特别是日本。日本的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选,可以达到70%~80%;但在我们国家,如果能达到15%,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一听说做胃镜,就觉得很恐怖,要说服大家做这个检查,很难。

  但我建议,45岁以上的人,不妨都做一次。因为一旦发现息肉,需要马上切除,否则很可能发生癌变。现在利用内镜,可以用最小的创伤,消除这个大隐患。

  鱼刺卡住了,也可用微创

  内镜技术,最大的意义在治疗。比如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如果利用内镜,可以进行止血,病人就用不着开刀。这种技术,对于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意义特别大,越小的创伤,对他们身体的恢复,肯定是越好的。

  老年病人,还特别容易出现吞下异物的情况,医院的消化科也经常要给老年人取异物,鱼骨头啦、假牙什么的都有。有些老人,发现鱼刺卡住了,习惯用土办法,塞一口饭吞一口馒头,想把鱼骨头咽下去。这样做其实非常危险,如果没有咽好,鱼刺横着卡在那里,医生也束手无策。

  其实,不小心吞下的异物,可以通过微创的方法取出来的。

  专家名片

  张筱凤:杭州市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攻消化系疾病的内镜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工作,尤其擅长ERCP诊治胆胰疾病。

  专家门诊时间,普通门诊:每周三上午,名医门诊:每周二下午。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