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老”也许并非虚言
vivijk014|
2012-08-02 09:41:58
阅读()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在日益提倡教育低龄化的今天,这句话是否真的有道理呢?美国最新出炉的一项研究可能会证明这句话是有其道理的。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能形成,从六七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当年被认为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善于动脑,讲话流利,总是试图控制局面并表现出高度智慧;而当年被老师认为不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多表现为缺少主见,遇挫折容易放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适应性强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出乐观开朗,善于动脑,讲话流利;适应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态度消极,缺少主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大声说话,兴趣广泛,健谈;不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得胆小害羞,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缺乏安全感。
当年被认为自我贬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后易内疚,喜欢寻求安慰,爱讲自己的消极面,爱表达不安全感;自我贬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爱大声说话,善于动脑,表现出优越感。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博士生克里斯托弗·内夫说:“性格可以跨越时间和环境,追随你一生。”先前研究显示,虽然人的性格可以改变,但这并不容易。
内夫说:“性格‘居住’在人身上,它是人的一部分,生物学层面的一个部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仍对人的行为构成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未来行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
由此看来,也许在对孩子小时候加强知识教育时,选择建立良好的人格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