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生海丝螺中毒事件 卫生部紧急叫停

phoebe| 2012-07-23 09:05:30
阅读()

  微微健康新闻:夏季是食螺高峰期,也是误食织纹螺导致中毒的高峰期。近期,北京、浙江、广州等地发生因因食用海丝螺引起中毒事件。对此,卫生部发布公告,紧急叫停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海丝螺。
  


 


  近期,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海丝螺引起中毒事件。卫生部昨天发布公告,紧急叫停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海丝螺。
  
  海丝螺又称织纹螺、麦螺或白螺等,外形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5分钟,最长4小时。织纹螺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卫生部发布公告称,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海丝螺。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海丝螺。误食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海丝螺的,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相关新闻:北京有6人吃海丝螺中毒 大排档中可能会有,千万别吃
  
  早已全面叫停的海丝螺前天又在北京冒头。据新华社消息,目前,北京未发现群体食用海丝螺中毒现象,此前卫生部门收治的6名中毒者已全部治愈。
  
  详解:织纹螺
  
  一、织纹螺的特征
  
  织纹螺(又名海丝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一般生活在近海的礁石附近和泥沙底,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是一种非主要的经济贝类。它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仅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
  
  二、织纹螺的鉴别
  
  织纹螺与一般的淡水螺不一样,大家可以从其形状、颜色和螺纹上加以区分。
  
  (1)形状:与淡水螺不同,淡水螺螺体一般较胖,织纹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在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体积只有我们常吃的炒螺蛳的一半大。
  
  (2)颜色:浙江沿海地区采获的织纹螺几乎全是灰褐色的,东北大连等地的织纹螺多为黄褐色。
  
  (3)螺纹:与普通淡水螺完全不同。普通螺蛳的螺纹是右旋的,而织纹螺的螺纹是左旋的。
  
  三、中毒症状
  
  织纹螺有毒,与近年来海洋赤潮污染了它的食物链有关,在有毒赤潮的海域中有大量的有毒海藻,但是织纹螺吃了有毒藻类却不会死亡,反而会把毒素积累在体内,人一旦吃了这种织纹螺就会中毒。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一种类似河豚鱼的毒素,消费者食用后可引起神经性中毒。这种毒素即使经过高温烹饪也不会消除或减效。食用有毒的织纹螺后,一般在半小时至两小时内发病。首先发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可带血。随后,逐渐出现全身不适,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全身麻木、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眼睑下垂、肌肉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还会让人出现心率失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语言障碍、昏迷等症状,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四、预防及治疗
  
  误食织纹螺后,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对织纹螺中毒的治疗抢救措施是,主要予以催吐、洗胃和导泻。若中毒时间较长,应行结肠灌洗。还要静脉补充液体,以促进毒物的排泄及维持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对于呼吸麻痹者,吸氧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注射呼吸兴奋剂、维生素,行人工呼吸也是抢救中毒者的有效措施。当呼吸衰竭时,可较大剂量地试用阿托品。小小的织纹螺能造成恶果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对于织纹螺中毒的预防比起中毒后的抢救容易得多,因此要做好预防措施,但对其他贝类不必惊慌,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请大家放心食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