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揭开“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
xiaoke|
2012-07-10 00:18:45
阅读()
微微健康网获悉,近日日本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多数由肥胖引起。据悉,此项研究有助于开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的诊疗方法。
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和大阪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4日宣布,他们首次弄清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他们确认,一些肥胖者的肝脏会与肠内的细菌发生过敏反应,从而导致肝部发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肥胖引起。它是指患者无饮酒史,但病理学上和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相似的病理状态,比如也有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炎症,有时也有“酒精”玻璃样变性和肝纤维化等。
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实验鼠肥胖后,脂肪细胞大量分泌的肥胖基因编码产物Leptin会发挥作用,促使肝脏对肠内细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发生过敏反应,从而导致肝部疾病。
横滨市立大学教授中岛淳说:“如同花粉症患者一样,肥胖者会对细菌发生过敏反应,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诊疗方法。”相关论文已经刊登在美国《细胞·代谢》杂志网络版上。
微微健康网小编提醒,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应避免过度热量摄入。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同时,每天保障足够的运动量。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