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每天上千人猝死 呈现年轻化趋势
[提要]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天猝死人数已达到1000人,其中多数为中青年。“猝死”这个可怕的词汇已经和中青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恐慌疑虑的同时,猝死发生的原因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什么样的疾病可以依法猝死?猝死发生时在场人员应该做出哪些抢救措施?搜狐健康带您看分晓。
视频:我国每天1000多人猝死 中青年要留神
猝死,一个听起来恐惧的词,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猝死现象越来越频繁,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青壮年正值风华正茂,突然之间香销玉殒。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猝死?猝死是否真的“猝不及防”?
“不明不白的突然死亡”危及中青年
“出事那天他给我打电话,说第二天晚上喝酒,谁知道就这样没了。”罗桂兴回忆工友李某的死,感到非常突然。5月11日晚,李某途经南宁市友爱明秀路口时突然倒地,警方赶到现场后,确认李某已死亡,法医在其身上没有发现外伤。
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做出的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的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因此,李某属于猝死。
罗桂兴介绍说:“我觉得他的死跟工作劳累有关”。据介绍,李某今年35岁,身形瘦小,生前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天工作9个半小时,且李某有抽烟、喝酒的习惯,这些都可能构成猝死的原因。
近日,各地猝死事件频繁上演,南京某外企30岁职工,长期从事IT工作,脑力劳动强度大,一个月来连续加班,导致心肌梗塞突发致死。今年“五四”青年节,挪威游泳健将戴尔奥恩因为心脏骤停猝死。两个多月来,国际体坛先后有六名优秀运动员因为各种原因而猝死。
“以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的几率高,但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猝死的几率逐渐向年轻人发展。”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门诊科住院医师郑晓峰说,从今年1月份以来,瑞康医院已接诊猝死案例五、六十件。
猝死的原因虽然“不明不白”,但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系统和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出血等。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了解到,从今年1月1日至5月15日,全自治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人数达1973人,死于脑血管病的有2849人。在这些名单中,有不少“英年早逝”的中青年。
人们不禁要问,猝死之前有没有征兆?猝死到底是哪些器官出了问题,有什么办法能预防和避免猝死的发生?
压力、不良生活方式是猝死的“元凶”
“很少有年轻人突然死亡。有些人发病是因为有家族史,如布鲁哥达的综合征,一个恶性的心率失常就可能造成猝死。然而这样的几率很少,你说他生活习惯好,心情也不错,怎么会猝死?”郑晓峰认为,猝死一方面是因为患者有基础疾病,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正确造成的。
“年轻人猝死一般是因为生活方式不洁,喜欢烟酒、暴饮暴食、熬夜,生活压力大,工作方式比较紧张。”郑晓峰说。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卫生科教授孙华认为,当今社会处于高压力、快节奏的环境中,一些青年人缓解压力的方式较为单一,通过酗酒或烟草的滥用,寻求情绪上的平静或是愉悦感。而烟草和酒精的滥用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较大,如导致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加上过度劳累,间接增加了猝死的可能。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问题倒退过去调查,会发现患者在心血管病出现之前,已经开始独立的出现了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这部分人群比正常人患病的比例要高。”孙华认为,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猝死虽然来得悄无声息,但是回过头思考,熬夜、加班、酗酒、暴饮暴食、抑郁……那些不经意的行为是否正一步步酝酿着悲剧?一瞬间结束的生命,与人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
中青年猝死并非“猝不及防” 劳逸结合别再透支生命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年轻的外企白领因长时间加班、应酬,导致猝死,不少人呼吁“身体是自己的,再忙再累也要注意休息,不要再透支生命”。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对全国3万余名职场人的调查显示,职场人平均日工作时间为8.66小时,平均每天睡眠7.33小时,每周休闲时间为20.5小时。大部分职场人每周锻炼身体的时间什至不到一小时。
为了减轻压力以及避免焦虑抑郁的出现,孙华建议,首先不要把个人的成功与否捆绑在金钱、权利、地位上,应该寻找更多自我满足的地方。其次,注意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此外,改善身体健康,戒烟、戒酒,低脂饮食,加强锻炼,充足睡眠,可以减少发生猝死的可能性。
北京心律失常联盟主席杨新春表示,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心律失常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水平亟待提高。“加强预防和宣传,让大家知道从哪方面做可能会减少问题的产生。”
搜狐健康补充阅读:
导致猝死的疾病有哪些?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事件链中最凶险、最让人伤痛的一环,是由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目前医学界对猝死尚无统一定义,通常认为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小于等于一个小时的就被认定为猝死。猝死发生时,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惊厥、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皮肤出现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我国心脏性猝死患者居世界之首,每年发病人数超过50万,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专家指出,心脏性猝死的死亡率非常高,一旦发生,在场人员必须立即就地抢救,患者才有"起死回生"的希望。实施心肺复苏术的时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1分钟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是88%;4分钟内施救,成功的机会是50%;8分钟内施救成功率是15%;9分钟内施救只有6%的成功率;超过10分钟就基本没有机会了,成功几率不到1%。
冠心病是引发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Framingham研究发现,男性占80%,女性占42%。但是专家指出,心脏性猝死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有些患者冠心病程度严重,但是经过积极治疗,侧支循环已经建立并运行良好,因此可以安享天年;有些患者虽然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并不严重,但是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不在意,没有积极防御,却会因为某些诱因而导致突然死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过度剧烈或持久的体力劳动导致过度劳累、长时间脑力劳动、睡眠严重不足、周围环境的强烈刺激、饱餐或大量饮酒、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度激动等因素都会致使冠心病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引发猝死。因此,关注自身病情,积极进行防御,避免以上诱因出现,可有效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过度劳累也可致猝死
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中青年人数多达55万。对此,专家表示,猝死与过度劳累、压力太大及平时不注意爱惜身体等有关。熬夜、加班、疲惫、失眠,让中青年人"薪"有余而力不足。
研究发现,猝死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关系密切。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慢疲征"),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1987年正式命名,它是一种身心双重疲劳,若不及时调节,会造成体内激素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过劳死。
据全国首次慢性疲劳综合征调查显示,都市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为20%左右。有疲劳症状的人群中,67%为女性,年龄集中在23-45岁。主要是职业女性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大多数人还承担着较多的家务劳动,再加上她们特殊的生理特点,导致女性更容易成为"慢疲征"的受害者。
养生专家、江苏省名中医奚肇庆说,在南京中青年人群中,约1/5的人多少存在"慢性疲劳"。其中,媒体从业者、销售人员、医生、IT人员、写字楼白领成五大主要发病群体。
正常的健康人疲劳后,休息一晚就可恢复充沛精力,而"慢疲征"患者隔天起床时,还是觉得十分疲倦。这种强烈的疲劳感如果持续半年或更长时间,便会出现轻微发烧、咽喉痛、淋巴结肿大、注意力下降、全身无力等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来治疗。其实,这是因为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造成了体内荷尔蒙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免疫力减低,感染疾病的概率提高。
猝死发生前有哪些症状?
猝死多是由心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但这些病并不是毫无征兆的,猝死前往往有疲劳、昏昏欲睡、自我感觉心力不济、经常感冒等,如果此时认识到危险正在袭来,及时去看医生、调整心理状态或休息,就可能避免生命之虞。
另外,还有几种情况也要警惕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一是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昏厥;二是心肌梗死后频发心绞痛或心绞痛剧烈,梗死面积广泛或前壁心梗伴有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易发生猝死;三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16%会发生猝死;四是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应警惕心脏性猝死;五是老年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者一年内复发率达30%~40%,应警惕再次猝死。
猝死发生时在场人员应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正确急救——让患者"起死回生" 发生了心脏性猝死,患者身旁的人除了及时拨打120求救以外,如果还懂得正确的施救方法,那么患者就有"起死回生"的希望。正确的急救措施就是心肺复苏术,基本步骤有三个方面: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首先,要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将患者放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头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第二,进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功能,防止脑水肿。施救者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深吸气后将气体口对口吹入患者口中,以每分钟20次的速度进行。
第三,进行人工循环的急救,主要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或心腔内注射药物3方面,家属为患者进行院外急救主要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心脏按压的方法要正确,施救者两手掌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下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双臂伸直,用力要平稳均匀,按压力要足够大,需压低胸骨3~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压,连续按压不间断。按压有效后可触到患者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看到患者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其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可以2/30的比例循环多次进行,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相关新闻阅读:
中国每年54万人心脏性猝死 正确措施是抢救关键
女子长期暴饮可乐死亡引热议 专家称严重可猝死
24岁篮球天才心脏猝死 被赞"小姚明"进国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