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公众对食品企业安全不乐观 盼加大惩戒力度

azsqwe| 2012-05-22 15:33:16
阅读()

[提要]]土地里长不出甲醛白菜,河流中养不出注胶虾,猪血不可能变身鸭血这些化学制剂,都需要借助人手添加。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打击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公众寄希望于监管,近7成人盼加大惩戒违法力度![我来说两句]

  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往往存在时间上的延续性,从而直接影响公众对当前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的判断。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对北京、上海等8座城市民众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

  公众对国内食品安全态度小调查:

  “很关注”和“比较关注”本地区食品安全的占到了全部被调查公众的64。82%;

  ……

  这是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2012中国食品药品蓝皮书,在分析北京、上海等8座城市的4000余份调查问卷后得出的数据。

  “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总体判断不乐观。”食品药品蓝皮书总结认为,“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往往存在时间上的延续性,从而直接影响公众对当前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的判断。同时,由于不同年龄段人群食品安全信息获取渠道、频次等存在的差异,被调查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总体判断呈现年龄越小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越强烈的趋势”。

  为安全“不差钱”

  近4成人买食品挑牌子看场所

  “不差钱”,这是生活在北京的龚丽现在选购食品的口号。

  “到了菜市场,我看哪个贵买哪个,而且只买时令蔬菜。去超市,我只相信名头大的超市,相信超市里的大牌子,相信大牌子包装精美的食物。如果上面有"绿色"、"有机"几个字,我就感觉更踏实一些。”龚丽说,她这样做其实只是“无奈的最后选择”,“我这是没条件的,有条件的或者在郊区自己弄个菜园子种菜,还有的直接是从外地家乡运菜到北京。”

  根据食品药品蓝皮书的调查数据反映,龚丽在选择食品时的“大牌原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品牌、标签标识和购买场所是公众选购食品时进行安全性判断优先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品牌,有38。5%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对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标签标识和购买场所。公众对价格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即使是家庭收入较低的公众,在可承受的价格范围内,也将品牌、标签标识和购买场所作为判断食品安全性的重点考虑因素。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肯定会将质量安全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品牌、购买场所、标签标识在一定程度上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名片",在老百姓心目中是那些信誉好的企业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质量的承诺。”龚丽还告诉记者,她给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女儿下了“禁止令”,不许女儿私自在外面吃任何东西,“虽然她的零用钱不少,但只会到外面的小摊小贩上去买那些看上去很好看的廉价零食,这里面有多少是不合格的产品,有谁知道”。

  龚丽的担心在城市中很有代表性。在此次食品药品蓝皮书的八大城市食品安全公众认知度的调查中,78。45%的被调查公众认为,本地区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对此,蓝皮书分析指出,即使本地区至今没有发生过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但仍有相当比例的被调查公众担心本地区有类似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由此可见,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其消极影响会逐步向事件发生地以外的地区蔓延,对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造成打击。

  事实上,龚丽“不差钱”的原则还体现在关于食品中的方方面面:早餐用豆浆机和有机豆类自己煮、中午和晚上若要在外就餐一定选择口碑好的高档餐厅、点菜也只点不用深加工的菜品……

  “虽然"一分钱一分货",但我还是只相信我自己,很多食品就是在加工环节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得不防,还是自己动手比较放心。”龚丽的此类态度,在蓝皮书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70。23%的公众认为生产加工是我国食品产业链中安全隐患最大的环节。

  “公众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关注度非常高,这与被调查公众主要在城市以及近期暴露的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的事发领域集中在生产加工环节有直接关联。”蓝皮书这样分析道,但也有专家认为种养殖业环节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应在加强整个食品产业链的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对关键环节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科学、合理配置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法律、技术和行政监管资源,确保监管取得实效。

下一页:信任感被破坏 公众对食品企业安全态势不乐观

[1][2][3] [下一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关键词: 公众 蓝皮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