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多见于日常生活 中青年脑力劳动者需注意

azsqwe| 2012-05-15 10:47:34
阅读()

 

  专访专家: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高聪 教授

  ■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许咏怡

  上个月10日到20日,深圳“120”共接到16例中青年猝死的病例;

  广西南宁急救中心统计,4月份25天接到28例猝死病例;

  2011年,北京“120”转运救治中的中青年猝死者有270多名……

  我国猝死人群在不断扩大,中青年猝死比例不断上升。

  专家对新快报记者指出,猝死是人类一种突然的自然死亡现象。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其高危年龄为45~75岁。猝死以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突然死亡为多,但有的猝死是脑源性的。

  猝死:除老人外,中青年“用脑”者多见

  王伯患有脑梗塞,这导致他平时进食时经常呛咳,他只能比别人吃得更慢些。前几天,他吃早餐时突然再次发生呛咳,气促明显,面色发绀,呼吸也逐渐变慢而微弱,不一会心跳就停止了。一旁的家人吓坏了,赶紧给王伯做心肺复苏,并紧急呼叫“120”,把王伯往医院急诊科送。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高聪教授告诉新快报记者,猝死时有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中,仍以老年人多发。“中青年猝死多发生在脑力劳动者身上,其中更常见于过度劳累人群和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聪表示,无论是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人,仍以心源性猝死(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突然死亡)多见,占猝死的七八成。“中青年猝死以心脏疾病为主,在成年男性猝死的发生个案中,最常见的为冠心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再者为呼吸系统病,以及暴饮暴食、酗酒、过度疲劳等导致胰腺炎而猝死。”

  猝死高发期:每天6~10时及周日

  “四季中,冬季和炎夏是猝死的高发期;一周中,星期天容易发生猝死;一日中,早上6~10时是高发期。”高聪对新快报记者称,天气骤寒或骤热时,医院的病人就会骤增。冬季天气冷,血管突然收缩,就容易发生猝死。同理,夏天特别炎热的时候,也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而猝死。

  星期天也会猝死高发?高聪指出,星期日是休息日,人们生活节奏会有所改变,对老人家来说,平日规律的生活可能被孩子孙儿的回家而打乱,容易导致神经兴奋,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加快,容易发生猝死。而星期六、星期三是次危险期。

  每日的6~10时也是猝死高峰,原因可能与激素水平的下降、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心律失常有关。高聪建议,这个时间段要提防情绪波动所引发的悲剧。

  脑血管病

  引发猝死不可小觑

  虽然猝死中七八成是心源性的,但脑源性猝死也不可小觑。高聪表示,脑与心是同一条血管通路。“打个比喻,脑是中山一路,心是中山三路。”血管通路不健康,可影响心脏,也可影响脑部。

  她指出,全世界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群大,因脑血管疾病引发猝死的人也就多。脑源性猝死的发生原因,包括突然脑的大血管破裂、脑膜出血、脑动脉夹层破裂、大面积的脑血栓、脑血管病后吞咽变差而窒息或病后引发的癫痫抽搐死亡。高聪说:“脑源性猝死者多有原发病,包括脑梗死、脑血管瘤等,这些原发病较心源性猝死的原发病如冠心病更易早发现,更利于有意识地预防脑源性猝死的发生。”

  专家指出

  猝死前,身体曾发出信号

  高聪告诉新快报记者,猝死难防,但部分人猝死前,身体会发出多个信号,提示你要特别注意。这些信号包括:

  ●心前区有压榨性疼痛;

  ●说不出的疲劳感;

  ●头晕、头痛;

  ●肢体抽搐;

  ●大汗淋漓、四肢发冷;

  ●口唇发绀;

  ●剧烈咳嗽;

  ●不能平卧。

  猝死虽突然但能尽量防

  一、积极治病。有代谢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当发现有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等基础疾病时要积极治疗。

  二、清淡饮食。高盐、高脂的饮食习惯很不健康,无论什么年龄的人,都应增加粗纤维和水果蔬菜的摄入,杜绝暴饮暴食。

  三、保持合理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引发的猝死,这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五、避免情绪激动。打麻将、看球赛等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导致血管突然收缩,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六、不可过分锻炼。平常少运动的人,尤其老年人,不应该突然加大运动量,应先做充分的热身运动,选择适合年龄和身体状况的缓和有氧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

  七、坚持健康体检。一年一次的体检是少不了的,项目至少包括心电图、超声检查、血液生化指标等,能有助发现基础疾病,加以控制便能预防猝死。

  八、掌握急救心肺复苏术。抓住救命的“黄金四分钟”。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