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自来水合格率83% 公众质疑哪些自来水合格
沈彬 媒体评论员
原题:进一步说明调查结果才能度过“水危机”
最近有媒体报道,2009年住建部水质中心做了一次全国普查,覆盖4000多家县级以上自来水厂。多位接近权威部门的业内人士说,实际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
这些日子里,很多人都在猜测:自己喝的水是那50%以内的,还是以外?很纠结,很郁闷。5月9日,已经有南京的律师向住建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公示三项数据:有多少家自来水厂不符合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机物污染超标的有多少家?重金属超标的有多少家?
5月10日,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做出回应:2009年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58.2%;据2011年最新的抽样检测,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
对比2009年的58.2%,看来之前媒体报道的“合格率50%左右”,并非完全误传。同时,我们也看到政府部门、水厂的努力,两年时间里就提高到了83%。只是据此前媒体报道,中国绝大多数的水质监测单位,即使是住建部水质中心的国家监测站,也都是地方水厂的质量监督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所以长期以来在“自查自纠”下,几乎没有水厂不合格。2009年那次因为各地水厂“互查”,覆盖了全国4000多家水厂,所以反映的情况最为“真实”。那么2011年进步神速的“抽查”,覆盖了占中国供水能力80%的自来水厂,其中县级水厂比例如何?还是厂间“互查”吗?只有确定这些信息,与2009年的数据才有可比性,也才能让公众恢复对自来水的信心,彻底摆脱“水危机”。
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水质相对稳定,但对中小城市的居民来说,58.2%或者83%都没有意义,身边的水厂不合格,自己喝的就是100%不合格的水!要消解市民的疑惑乃至恐慌,目前住建部公布的信息仍嫌不够,还需要全面公布2009年调查的结果——4000多个水厂中哪些不合格?哪些关键项目不合格?三年以来水厂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信息不透明就会产生怀疑,因怀疑而恐慌,因恐慌而可能有集体不理智行为。今年年初的江阴长江污染引发的抢水风波,仍历历在目。性命交关的政府信息,不能吞吞吐吐。
此外,据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自来水业内人士“吐苦水”称:按照今年7月1日起将执行的最新饮用水标准,检验一个水样的106项指标需花费1.5万到2万元。添置设备的费用更高,如两种原虫的检验设备,需50万到80万元,而购置一份试剂盒,需要5000元。除北京等超大城市外,其他城市目前不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 这话又让百姓的心悬到嗓子眼了!自来水新国标并不“新”,2006年就公布了,不是没有准备时间,何以眼看着一个月后就要强制执行了,反倒说出“除北京等超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具备检测能力”这种话来!?新国标还能执行吗?
今年,各地都酝酿阶梯水价,听证会上水厂自然要叹息成本高、费用大、水价低,越做越亏……只是作为消费者问一句:贵厂的自来水合格吗?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市民对水的质量有知情权;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角度,“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应予公开。那么请说明一下2009年、2011年两次自来水检测结果:哪些自来水,可以放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