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六价铬具有致癌作用 主要危害肺和鼻腔
目前金属铬用作铝合金、钴合金、钛合金及高温合金及不锈钢的生产原料;氧化铬可以用作涂料、磨料生产和玻璃、陶瓷的着色剂、化学合成的催化剂;铬矾、重铬酸盐用作鞣革、织物染色及多种颜料合成;此外,铬矿石还用于制作耐火材料。
铬的毒性与其存在形式有关。通常认为金属铬毒性最小,三价铬的毒性很低,而六价铬毒性最大。人体胃肠道对三价铬的吸收为1%左右,对六价铬的吸收是三价铬的3-5倍。
正常成人身体约含铬6-7mg,在体内分布很广。三价铬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人体糖和脂肪代谢,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1957年Schwarz和Mertz首先观察到铬在糖代谢中的作用,并发现葡萄糖耐量因子含有铬。1973年Toepfer等人证实葡萄糖耐量因子是一种含铬化学物质,铬缺乏导致葡萄糖耐量降低、生长发育不良、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等不良影响。
六价铬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产物,对生物存在广泛的毒害作用。早在上世纪30年代,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学者进行的流行性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接触六价铬化合物的人群,患口腔炎、齿龈炎、鼻中隔穿孔、皮肤铬溃疡、变态反应性皮炎者及肺癌等疾病的概率高于一般人群。科学研究发现,六价铬化合物在体内具有致癌作用,但研究结果表明其致癌作用只发生在特定部位,例如局限于肺和鼻腔,而且需要较高的暴露剂量。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环境学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口腔摄入六价铬约有10%会被机体吸收,被人体吸收的六价铬约有10%可能在人体内停留达5年之久。动物实验显示口服六价铬4-8周的大鼠和小鼠,其肝脏、肾脏、脾脏、肺、心脏、肌肉、血液和骨骼中都有铬的存在,表明通过饮用水摄入可溶性六价铬,有可能对组织、器官产生潜在的毒害和致癌作用。
与其他重金属污染不同,目前在确认六价铬慢性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首先,六价铬进入人体可以被转变为三价铬,在转变过程中伴随损害作用,而且目前的人体生物样品铬检测局限于总铬测定,很难进行三价铬和六价铬的价态分析,导致缺乏人体相应的剂量效应研究报告。美国FDA收集的资料也没有证据显示摄入含铬食品与健康的关系。美国国家食品营养委员会给出的是估计的安全适宜饮食推荐量,为50-200μ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