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洗浴行业卫生揭秘:物品共用浴水共洗
很多人都喜欢去美容店洗浴店,因为这些地方很便民,服务也往往周到,然而,记者暗访发现,美容洗浴店光鲜的服务后面却是不断重复利用的物品,消费者的健康得不到安全保障。
一个修眉刀片9人用
修眉毛、种植假睫毛……如今,爱美女士几乎每月都会光顾美容机构和化妆店,但近日记者走访西宁市区一些小美容店时发现,很多美容工具都是多人使用,且很少消毒。
3月29日中午,西门一家较大的化妆品专卖店的导购人员介绍,只要在店内购买化妆品,就可以免费享受修眉毛和化妆服务。“您放心,我们的员工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不论化妆,还是修眉,都会让您满意。”一名刚刚购买了化妆品的顾客听到导购人员的介绍,就想修一下眉毛。于是,这名顾客被请到化妆区。导购人员从美容架上拿起一个修眉刀,用纸巾把刀片擦了擦,就开始给顾客修眉毛。之后,顾客又让这名导购再给化个生活妆。导购从美容架上取下了一块粉扑。记者看到,那块粉扑因频繁使用而又未及时清洗,擦粉的一面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随后,记者又在西门地下通道看到许多美甲摊点也都拓展了业务——给顾客种植假睫毛。记者发现,工作人员使用的工具同样没有经过消毒,往往一个顾客使用后,下一个顾客又接着使用。记者观察了一会儿,一个小刀片竟给9个人修了眉。
一双拖鞋大家用
不久前,西宁市民唐女士和朋友到一家游泳馆学游泳。换完衣服准备进游泳池时,工作人员提醒,为防止摔倒,最好穿上拖鞋,同时指着旁边的一个塑料桶说,可以用游泳馆提供的免费拖鞋。唐女士找到一只红色的拖鞋后,翻遍塑料桶,就是找不到另一只,最后,唐女士只得随便拿了一只穿上。唐女士发现,塑料桶内装的只是清水,并不是消毒液。对于唐女士的疑问,工作人员说,游泳馆后勤人员会提前一天消好毒。更让唐女士觉得不舒服的是,当她从游泳池出来时,自己刚才穿的拖鞋早被别人穿走了。“当时,就觉得很不卫生。一双鞋大家穿,万一传染上脚气什么的,怎么办呀?”
28日,记者又在共和路、滨河东路、大同街以及花园南街等处的小淋浴室内看到,经营者都会为顾客提供免费的拖鞋,但也都是浸泡在清水中,虽然老板和服务员称,这些拖鞋都消了毒,但当记者提出想看看他们是如何消毒时,竟连消毒液都找不到。记者在滨河东路一家小旅店内还看到,二楼是客房,一楼是浴室。顾客如果住旅店,就可以免费冲澡,但每个洗澡间只有一双脏兮兮的塑料拖鞋。
毛巾晒晒就算消毒
3月29日,在文化街的一家美发店内,当记者问到毛巾消毒问题时,老板说他们用的都是消过毒的毛巾。“我们晚上洗好了,就用高压锅消毒,你放心吧。”随后,老板还说,如果不放心,可以到隔壁借一条消毒公司提供的一次性毛巾。不过,要单独收费。
对于老板的解释,一位正在理发的男子说:“你们都说晚上才消毒,谁看得见呀,刚才你们不是把给我用过的毛巾没洗就又搭到架子上了吗?”老板听到那位顾客如此说,便推荐记者选一次性消毒毛巾。
对于上述问题,记者咨询了西宁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执法人员建议消费者,如果在美容时,店家使用的修眉等工具没有彻底消毒,一旦有伤口,就可能交叉感染,甚至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另外,就算是没有划伤,对于皮肤比较敏感的人来说,交叉使用也可能会感染一些皮肤疾病。所以,消费者一定要在美容前仔细了解情况。如果确实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到辖区卫生监督部门反映。
目前,西宁市正在尝试,在个别游泳馆、小淋浴场所以及美容美发店内,提供由专门消毒公司提供的一次性拖鞋和毛巾。 (作者:王复莲)
相关新闻 :一次性消毒拖鞋走进洗浴场所
西宁市一家政公司推出了一次性消毒拖鞋,帮助洗浴企业解决了拖鞋消毒的难题。
“今年过年期间,我们在城中区的三家洗浴场所试着投放了一次性消毒拖鞋,结果顾客对于花一块钱就能穿上消毒拖鞋反映很好。”细心的赵冬梅发现了这一机遇,组织了十几名下岗工人,办起了西宁市城中区梅好家政服务公司,投入二十多万元购置了消毒设备,专门经营一次性消毒拖鞋。赵冬梅说,她的家政公司逐步加大了一次性消毒拖鞋的供应量。“每天我们要将四千多双一次性消毒拖鞋送到城西区、城东区的三十多家洗浴企业,再把顾客用过的拖鞋回收回来清洗、消毒。”
拖鞋的清洗、消毒都由人工完成。将收回的拖鞋先浸泡,再由工人们一双双清洗干净,最后放到消毒间经过消毒处理,包装好后就可以再次投放到市场上了。用塑料袋封口包装在预防二次污染的同时,也为了防止洗浴企业重复使用拖鞋。“现在,我省卫生部门对美容、洗浴行业的卫生情况抓得很严,也要求洗浴企业使用消毒拖鞋,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我打算到省外考察购置相应的流水线,提高消毒拖鞋的配送量。”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赵冬梅信心十足。
其实在编者看来,不管是刀片重复利用还是毛巾晒晒就算消毒,在这些行业都是很正常的。美容洗浴行业不是慈善机构,人家是要盈利的,因此,如果每个客户一把新刀片,一条新毛巾一双新拖鞋,人家岂不是要破产?因此,虽然一些美容行业的巨头信誓旦旦地说绝对保证客户的健康,但是在编者看来,不过是昧着良心说风凉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