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打假成效显著 农村却称打假盲区
每年一到“3·15”前后,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闻报道就铺天盖地,执法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实际行为确实让消费者增加了安全感。
但是,令人不放心的是农村消费市场的打假力度不够。农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还大有市场,农民的合法权益还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甚至成为不法分子制假售假的乐园。比如一些保健品厂家跑到农村宣传保健品的所谓“疗效”,以兜售保健品的事情屡有发生;假医游医游走农村,钻医疗市场的空子的事件也屡有曝光。再比如农民所购买的农用生产资料和物资经常出现掺假使假现象,致使农民流汗又流泪,辛苦耕种的庄稼蔬菜得不到应有的收成。农村商店、小卖部、集贸市场假冒伪劣商品还比较多。不法分子利用农村地处偏僻、农民缺少医疗保健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和贪图便宜、知假买假的心理,肆无忌惮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破坏了农民的就医环境和购物环境。
由于执法部门在农村的执法力度、打击力度不够,农村消费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打假盲区。要最大可能地营造健康的就医环境和消费环境,打击假医游医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为农民营造放心的就医及购物环境,在重视城市消费市场净化的同时,还必须把目光投向农民这个庞大的特殊消费群众,要结合因农村地域特点和农民的特殊消费环境,有针对性地增加农村执法的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知识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农民识假辨假的能力,掌握保护合法消费权益的方法途径。同时,要加大农村医疗市场、集贸市场、商店、小卖部等的检查整治力度,形成关注农村市场,关心农民消费的全方位的监督约束机制,严厉打击在农村的制假贩假违法行为,让制假贩假行为在农村难有市场,只有这样,农村医疗及消费市场才不会成为打假的盲区,农民的消费权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全社会的购物环境才能往健康方向发展。
笔者呼吁,在农村打假工作者要时时刻刻地抓,不能像过节似的每年只在“3·15”忙活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