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1例成功的器官捐献惠及8个家庭
微微健康网消息:“一例成功的器官捐献可以拯救六个生命,使两个病人重见光明,惠及八个家庭。”刘志红也在两会期间呼吁,器官捐献是一种高尚的人道精神,也是逝者对社会作出自己最后贡献的崇高行为。
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令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总院肾脏科主任刘志红倍感振奋,她对记者说,我国有近200万名尿毒症患者,全面推开尿毒症的大病保障,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关注民生,扎实推进医改的决心。不过,刘志红也告诉记者,肾移植是尿毒症病人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目前全国每年接受肾移植者仅有5000多例,大约每150个等待的病人,只有一人可能得到肾移植的机会。
刘志红院士告诉记者,与世界上众多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器官紧缺问题。刘志红院士说,由于慢性肾脏病多数起病隐匿,治疗的延误致使部分患者最终恶化为肾脏衰竭。如果有足够的肾源,借助肾脏移植技术,这些患者将获得治愈的机会。为了解决器官短缺对我国器官移植的影响,2010年3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与国家卫生部正式启动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每年有10万人左右因突发性事件而死亡,由于缺乏器官捐献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及相关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的器官捐献率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千分之一。
“一例成功的器官捐献可以拯救六个生命,使两个病人重见光明,惠及八个家庭。”刘志红也在两会期间呼吁,器官捐献是一种高尚的人道精神,也是逝者对社会作出自己最后贡献的崇高行为。她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促进器官移植的发展和在尿毒症治疗中的作用。
公立医院过度扩张,加剧了看病贵
孙建方委员:大医疗集团未必是医改好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孙建方近期专门就公立医院改革问题在江苏一些试点地方进行调研,他在向大会提交的提案中特别写入了公立医院过度扩张问题,他认为这是导致眼下“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各级医疗机构“扩张”的意愿十分强烈,院长们的核心话题都是围绕如何实现经济利益。他说,在调研座谈中,几乎各个地方的医院都介绍“这几年盖了多少医院大楼,增加了多少高精设备器械,医院收入从多少亿元上升到多少亿元”。事实上,在目前的补偿机制下,最终这些都将转嫁到病人头上,直接导致看病贵的加剧。据估计目前公立医院的平均利润率仅为10%,公立医院每筹得1元钱用于基建或者购置设备,必须有10元的业务收入,也就是说患者必须支付10元钱的费用。在我国部分地区,一个城市的医院设施和装备水平甚至超过了欧洲的一个国家。
孙建方提出建议:在对现有医疗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具有不同层级、架构清晰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减少公立医院的数量,控制公立医院的规模。
他还认为,现在各地都倾向于做大医疗集团,这不一定是好的方向。各级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遏制医疗资源集中化、垄断化倾向。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放到社区去。只有这样,才能把小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于基层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