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骨质疏松治疗突破关键技术

xiaoke| 2012-02-10 23:00:59
阅读()

  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经过动物实验证实,一种能够特异性携带任何具有成骨潜能的小核酸到达骨形成部位的靶向递送系统,能够高效而安全地促进携带的成骨小核酸逆转骨质疏松,为骨质疏松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核酸药物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介绍说,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人员此前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发现了一种全新的骨形成负调控基因CKIP-1,在小鼠体内去除这种基因可有效促进骨形成。为了进一步转化这个科学发现,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设计一种特殊的核酸递送系统,将核酸分子精确输送到成骨细胞。合作的团队经过3年多的联合攻关,利用这一系统携带能够抑制CKIP-1基因的小核酸输送到骨质疏松大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大鼠骨量明显上升、骨形成速度加快、骨微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微微健康网小贴士: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