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老人常吃的粗杂粮 油菜是最佳长寿菜

cuteyy| 2012-01-04 13:36:02
阅读()

  2011年9月5日,江苏省如皋市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评为世界第六大长寿之乡,在这个长寿之乡里,老人们说,他们都爱吃的粗杂粮,尤其爱吃玉米,而油菜是最佳长寿菜。

 

  2011据统计,如皋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265人,80岁以上的有6.7万人,百岁老人总数居全国之首。更特别的是,当地的长寿老人大多眼不花耳不聋,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其中,作为百岁老人预备军的9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远远高于37年来一直以来位居“日本长寿第一”的日本冲绳。

 

 

  世界上另外5个长寿之乡分别是中国广西巴马、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以及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那些地方百岁老人扎堆,六七十岁的人仅仅被称为“青壮年”。但机缘巧合的是,这些长寿之乡要么处于高寒地带,要么位居偏远山区,如世外桃源般的环境和清新纯净的空气,让久居都市的人们只能望而兴叹。但如皋市却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临近工业发达地区,正因为没有太多先天优势,这里的长寿经验才更为宝贵,更值得大多数人借鉴。

 

 

  近日,世界长寿之乡调查团、复旦大学如皋长寿研究所对当地百名百岁老人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了一些简单易行的长寿秘诀。

 

 

 

  油菜是最佳长寿菜

 

 

  调研结果:如皋老人最爱吃的蔬菜是青菜(南方叫小白菜或马耳朵菜,北方叫小油菜)、韭菜、菠菜。

 

 

  专家解读:“饮食的功效不仅是预防疾病,在一些疾病的恢复和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延长了患者的寿命,或许也是如皋长寿的原因。”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世界长寿乡调查团团长森下敬一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我的临床经验来说,慢性病患者应多吃胚芽类以及发酵食物。”

 

 

  说到长寿老人们最爱吃的青菜,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授周俭告诉记者,油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钙和钾等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是人体健康的卫士。另外,油菜具有活血作用,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韭菜,民间被称为“壮阳草”,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大多数老年人阳气虚弱,经常食用有益健康。同时,韭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对预防老年人便秘有很好的功效。

 

 

  玉米是常吃的粗杂粮

 

 

  调研结果:最爱吃的主食是玉米、荞麦、大米;近八成百岁老人喜欢早晚喝粥。

 

 

  专家解读:玉米是常吃的粗杂粮,长寿之乡老人的健康也离不开它的帮助。玉米既健脾又利水,有助于预防老人肥胖,并且含有丰富的叶黄素,有助于保护眼睛。荞麦分为两种,苦荞麦降糖的效果要优于甜荞麦,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多吃。

 

 

  如皋的百岁老人有“两粥一饭”的习惯,早晨喝粥可以调节脾胃,晚上喝粥补肾效果甚佳。需要注意的是,煮玉米粥时,最好放一些小苏打,有助于玉米中结合型的尼克酸转化成游离型的,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此外,玉米粥和大米粥要混着吃,以免营养单一。

 

 

  八成老人爱喝白开水

 

 

  调研结果:百岁老人们最爱吃的副食是鸡蛋、牛奶、鱼虾;其中78%的人平时喝白开水,10%喜欢喝淡茶。

 

 

  专家解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鸡蛋和牛奶是优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对提高老年人免疫力、抵抗疾病很有帮助;鱼虾中含有丰富的磷,是保护大脑、延缓记忆衰退、预防老年痴呆的“法宝”。鸡蛋每天吃1个即可,血脂异常或肥胖的人,建议每周吃2-4个较为合适。不少人在喝牛奶上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把牛奶当水喝,这会导致营养失衡,对老年人来说,每天两杯以上的牛奶可能会增大患白内障的风险。每人每天一杯奶(200毫升)比较恰当。

 

 

  在日常喝水方面,浓茶会引起便秘,还可能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最好的饮料还是白开水,以每天1600-2000毫升为宜,早晨起来最好喝一杯,对健康大有好处。

 

 

  家家户户都养花

 

 

  调研结果:大多数百岁老人劳作不停,肥胖者少;90%的百岁老人睡眠质量高,72%的百岁老人有午睡习惯;家家户户都养花。

 

 

  专家解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指出,生命在于运动,不管是什么方式的运动,即使是做家务,也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老年人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长期坚持,就对身体有好处。建议老年人选择比较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走、打太极拳,做家务时尽量避免下腰、深蹲等动作,尤其不要搬重物。

 

 

  养花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个养生方法,花草既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让人心情愉快。每天修剪一下花草,浇浇水,既运动了身体,又减少了孤独。另外,如皋老人长寿与睡眠好关系非常密切,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显老”,老人每天至少要睡够7小时。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