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药横行互联网 药品广告切莫轻信

jswei69| 2011-12-16 16:14:55
阅读()

  12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制售假药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并予以公开曝光。

 

  此前,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包括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

 

  再以前,11月中下旬,由浙江金华警方一次例行检查引发的全国29个省市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专案集群战役成功收网,全国各地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76名,缴获假药3.08亿余片,让人触目惊心。

 

  一时之间,药品安全再次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浙江药品安全现状究竟如何?怎样才能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连日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草木皆兵

 

  此次全国29个省市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专案集群战役中,警方发现,假药种类从处方药到保健药,从口服片剂到注射针剂,从中草药到西药,从国产药到进口药,上百个品牌门类,可谓应有尽有。同时,假药流向了内蒙古、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3000多家药店……

 

  而近来不断曝光的药品安全事件,更是带给很多人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仿佛突然之间,假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但其实,正如浙江省食品药品稽查局副局长陈月华所言,虽然药品安全领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和全国一样,我省药品安全状况总体是稳定可控的。药品安全问题不是更严重了,而是近两年政府打击力度明显加大,公众对药品安全更加关注了。

 

  就在上个月,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为期两年的浙江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结束。两年来,我省共查获各类案件4336起,涉案金额约6466.17万元,其中查获通过互联网、邮寄快递渠道销售假药案件173起。案件接连曝光,公众难免会产生假药越来越多的感觉。

 

  事实上,在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对我国药品安全形势作出了总体判断,“药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浙江的情况同样如此。数据显示,经过不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我省药品抽查合格率连年提高,公众对药品投诉举报连年减少,全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和药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

 

  未来可期

 

  除了提高标准、加强检验和监管之外,对已经批准的上市药品实行统一编码管理,电子监管覆盖所有药品品种,也被药品监管部门寄予了厚望。

 

  这是因为,药品监管最难防的就是“串货”。陈月华说,在监督执法中发现,某些药品代理商通过“串货”的形式,将自己特定区域销售的药品通过种种渠道(包括一些不正规的渠道)销往其他区域,但在“串货”的过程中,药品往往被“掉包”了,换成了正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准文号包装的假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除非病人或者专业人士投诉举报,否则很难发现查处。

 

  为此,从2008年开始,我国开始实现药品的电子监管,也就是药品一生产出来,就在它身上贴上一张电子监管码,这就相当于是药品的终生电子“身份证”,只要一扫描,就能查出真假。

 

  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常务副所长洪利娅说,目前,和全国一样,我省只有国家基本药物和一些特殊药品比如麻醉药和血蛋白等生物制剂实行了电子监管,占全部药品数量的比重很小。

 

  好消息是,根据《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到2015年,电子监管将覆盖到我国所有药品品种。这意味着所有的药品都将拥有电子身份证,这将对防范假药产生巨大作用。

 

  而在浙江,一个更加严格、责任更加明确的监管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今年8月,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药品安全责任的意见》,特别强调,建立药品安全评价机制,将药品安全纳入各级平安建设、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发展方式转变评价的指标体系,严格实行政府领导责任追究制。浙江人的药品安全,将由此得到更大的保障。

 

  风险高发

 

  药品的背后,是生命。面对这个人命关天的特殊商品,世界各国对于药品的生产、销售、使用都有着最为严格的监管程序。

 

  “虽然每个人都希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但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承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陈良月说,药品从注册审批,到生产销售,再到使用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事情,都会带来药品安全问题。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医药企业诚信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

 

  而身为药品消费大省的浙江,药品安全无疑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药品用了3700亿元,浙江就有400亿元,占全国的10.81%。

 

  陈月华说,从目前来看,虽然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全省药品不安全因素短期内难以彻底消除。一是造假者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他们利用高科技手段,生产销售假冒高利润、高附加值的国内外知名品牌药品,隐蔽性强,发现和查处较难。二是由于法律法规、监管力量和手段不足,利用互联网违法发布药品虚假信息、违法交易药品的行为屡禁难绝,已经成为了假药销售的主要渠道。

 

  同时,药品标准滞后、检验力量不足等问题,也是药品安全的又一隐患。陈良月说,当前,我国有1万多个品种的药品中,真正收在国家药典标准里的只有4567种,其余的大多是属于层次较低的部门行业标准。符合药品标准这是确保药品安全的最低要求,但如果标准低了,企业即使是按标准生产,生产出来的药品也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提出,今后5年,要提高国家标准,力争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标准与国际接轨,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到2015年,药品生产100%符合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药品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我做起

 

  然而,再严格的监管,也无法带来100%的安全药品。对于个人而言,有一些“功课”只能靠自己去完成。

 

  陈月华给出的建议是,第一,到正规的药店和医院去购买药品,买药时一定要保管好收据或发票等购物凭据,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第二,尽量不要到网上采购药品,这是假药高发区。近年来,因为网络售药存在的种种潜在风险,国家监督部门对网上药店的审批十分严格。据统计,目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有资格通过互联网销售非处方药的网站仅有27家,而且严格规定只能销售非处方药,这些网站的信息均可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查到。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如果不是确有把握,尽量不要到网上采购药品。

 

  第三,不要轻信各种形式的广告药品,比如类风湿、高血压、痛风药等,特别是那些宣称“疗效最佳”、“根治”、“药到病除”等充满夸张词汇的药品,这些都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正规厂家也不会生产。通过检验,很多消费者轻信广告邮购的药品都非法添加了激素等西药成分或国家明令禁止的成分。所以,越是说得天花乱坠,越是不能买。

 

  同样,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是药三分毒”,没有不良反应的药品是不存在的。对于公众而言,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从我做起,改变自己的用药习惯。因为,不合理用药,和不好的药品一样,同样能致人死命。

 

  “药物是一双刃剑,只有懂得它、了解它、熟悉它,才能真正运用并驾驭它。”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主任委员、浙医一院药剂科主任张幸国说,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的病人有1/3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常用的不合理用药包括,不按时间吃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不按疗程服药,稍有好转立即停药或者频繁换药,盲目联合用药、擅自将几种药品一起服用等。

 

  特别要小心的是,别随意打针或挂盐水。因为,和口服用药相比,注射用药不良反应率更高。根据统计,在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中,通过注射给药,尤其是静脉滴注给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在了第一位。“尤其是自己随意加快或减慢药液的滴速,更是危险。曾经有位女性患者,静脉滴注林可霉素,自行调快给药速度,半小时内滴注完毕,结果导致滴注结束时猝死。”张幸国说,只要多加了解一些医学常识,这些盲点和不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关键词: 假药 假药广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