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不可松懈

jswei69| 2011-12-07 15:49:42
阅读()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因此,历来老年人都很注重骨质疏松的治疗。

 

  在日前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学术大会上,与会专家提出,防治骨质疏松骨折,不仅要呼吁公众加大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治,预防骨折,还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以及医药领域科研人员对该疾病的关注,在医疗器械、药品、诊断标准等诊疗硬件上给予支持,以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组长、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院长刘强教授指出,当前临床医生在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骨质疏松骨折骨量降低、骨脆性增加,使得固定骨折的内植物把持度下降;由于骨质疏松患者骨转化周期变化,骨折愈合延迟,影响患者早期负重和肢体功能恢复;骨质疏松骨折常呈粉碎性或压缩性骨折,骨折整复和固定困难,且易造成骨骼缺损。此外,由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卧床、制动时间长,使得手术后骨量出现快速丢失等。

 

  有专家提出,研制新型内植物以增强骨质疏松骨折的内固定、寻找新型骨替代物和新材料以填充骨缺损、研发新型药物以适应患者日常和围手术期需要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骨科医师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曾炳芳教授提出,应开展遗传学研究,分析各基因型与峰值骨密度变异、骨质疏松及其骨折风险的关系,同时应开展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探索适合我国人群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质疏松骨折预测阈值、骨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为骨质疏松骨折的早期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据了解,截至2010年,我国约有骨质疏松患者11400万人,其中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率约为2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椎体、髋部、前臂均为骨质疏松骨折的好发部位。

 

  近年来,我国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的比例在增加,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老年人应该要多注意防病,一旦治疗了骨质疏松,也不能松懈下来,否则极度容易复发。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