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的原因是对于艾滋病过度恐惧

xiaoke| 2011-12-02 17:35:15
阅读()

  “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艾滋病恐惧症症状者往往具有过度执拗、要求过度精确及过分坚持的人格特性。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疾控部门2011年接待了1100名左右的市民,有相当程度的属于“恐艾症”患者。而其“恐艾”的根本原因是对于艾滋病过度恐惧。

 

  “理发回来发现头皮有轻微破损,请问会传播HIV吗?”“我出差去展览馆参观,感觉屁股上一阵刺痛,是否有人把艾滋病毒打进体内?”“弄螃蟹手破了是否感染艾滋病?”——1日,记者在市疾控中心网站“咨询在线”栏目上看到,进行艾滋病咨询的占了很大一部分,有不少市民会把“摸了医院门框”“切破手”这样的行为跟艾滋病联系起来。

 

  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控科科长杨珊告诉记者,烟台市自2004年开始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以来,每年接待的市民数已经从50上升至1100人。“这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市民属于恐艾症,一点小事就会联想到艾滋病,或者反复检测。”

 

  杨珊介绍,市民陈忠(化名)是一家私营公司的老总,平时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一次,陈先生在跟客户娱乐时,酒后与夜总会小姐发生性关系。回家后,陈先生开始觉得浑身不适,到疾控部门进行艾滋病检测,并反映自己一直“低烧不退、淋巴结肿大。”检测结果出来为阴性,而陈先生并不相信,要求反复检测。其后,他还特意去了外地进行检测,反反复复五六次下来,陈先生还是觉得“有问题。”杨科长告诉记者,工作人员了解到陈先生当时患了感冒,加上精神紧张,所以身体出现一些症状,根本不是艾滋病。

 

  据杨珊介绍,在恐艾症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是因为对艾滋病过于恐惧和缺乏了解造成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艾滋病是最可怕的一种疾病,同时他们也不了解,艾滋病病毒只有通过母婴、血液、性三种途径传播,并且离开细胞不会存活。此外,杨珊说,很多这样的患者本身都存在一些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

 

  微微健康网温馨提示:

 

  有一些艾滋病恐惧症者,他们反复思考艾滋病的有关症状或曾经发生过的一些行为――强迫思维,反复检查身体上的可疑体征(如淋巴结肿大等)――强迫动作,甚至对一些常人根本不关心的细节都反复琢磨,认为可能感染了艾滋病。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