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发生丙肝聚集性疫情 折射基层医疗的脆弱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2011年11月末,安徽省涡阳县丹城镇发生一起丙肝聚集性疫情,11月28日,56人经初筛检测阳性,其中16人进行核酸检测,13人为丙肝病毒阳性。
为什么会推断出“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呢?因为当地涉事医疗机构的医生仍在使用老式的不锈钢注射器,而不是一次性注射器,这种老式注射器的针头放在开水中消毒后重复使用。所以,出现消毒不合格问题的几率较大,在进行重复注射时,就容易让无辜患者接连感染疾病。
无论是静脉注射还是其他注射,对卫生环境及操作的标准要求很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都可能造成医疗事故。而丹城镇的诊所医生,还在使用这种文物式的医疗器具,并导致发生聚集性疫情感染,这暴露了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真实问题,也呼唤着政府部门予以重视。
问题一,基层医疗水平与城市中心区或市一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差距较大,城市中心区或市一级医疗机构早就淘汰的医疗卫生设备、器具,甚至治疗行为,在基层仍在使用,悬殊之大暴露了基层医疗资源的“短板”。在城市中心区和市一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质、量领先的情况下,新投入的医疗资源应优先向基层倾斜。
问题二,基层医疗水平往往不及城市中心区或市一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过去人们也用这种老式的不锈钢注射器,但极少听闻发生此类聚集性疫情,说明只要规范操作就能避免这类悲剧。换言之,这次丹城镇的丙肝聚集性疫情,与医生的操作不严格也有关系。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强人手、壮大力量看来已经势在必行。
一直以来,基层医疗都被边缘化,人们遇到大病、重病纷纷到城市、到城市中心区等三甲医院、名医聚集的地方去求医问药。只有当大的医疗事故或疫情发生时,我们才看到基层医疗的不堪与脆弱。这个脆弱既包括硬件的,比如医疗设施、器具、人员的配备,也包括软件,比如医疗监管、医疗规范意识等。而人的生命是宝贵且平等的,落后的基层医疗尤其需要引起重视,需要各级政府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抹平城乡医疗以及社区、城区等基层医疗与市一级医疗资源之间的鸿沟;在管理上,基层医疗资源与行为更不能成为盲区。
资料链接:
当地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涡阳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说,2011年11月27日上午,省疾控中心的专家们已经将采集到的样本带到合肥检验。目前,亳州市疾控部门已经组织专家对16个行政村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目前,根据安徽省卫生厅要求,涡阳县已经成立丙肝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处理此次丙肝感染疫情的有关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并加强对已确诊患者的及时治疗。
因为目前感染人数仍不确切,所以涡阳县人民医院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优先对丙肝疾病患者进行体检诊治,优先对丹城发病区及与病源点有就诊史的人员进行检查,并积极开展救治。县医院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做好登记和报告,每日报告丙肝检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