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否认牙膏中的三氯生可能会致癌一说

cuteyy| 2011-11-29 11:58:37
阅读()

  最近,有关“牙膏中的三氯生可能会致癌”的说法,引发了消费者忧虑,专家近日给出相关解释,否认了据说牙膏中添加三氯生会致癌一说。

 

  牙膏中真的普遍含有三氯生吗?含有三氯生的牙膏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我国对牙膏中的三氯生含量有明确规定吗?和国际标准有差距吗?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监管部门、牙膏生产企业、卫生领域专家。

 

  疑问:我国标准和国际有差距吗?

  【回应】标准一致,经检测未发现超标产品

 

  我国2008年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规定,牙膏中允许添加三氯生,但含量不得超过0.3%。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轻工业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孙东方介绍,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实验,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资料,与世界多数国家标准是一致的。

 

  目前,欧盟26个成员国、东盟10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墨西哥、土耳其等国以及多数非洲国家都允许在牙膏中添加三氯生,限量值也都是0.3%。美国和加拿大对此没有明确的限量要求,规定只要经过安全评估就可以。香港则是承认生产国的法规。只有日本的要求比较高,限量值是0.1%。

 

  今年3月22日,欧洲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再次对三氯生进行了安全性评估,并发表了厚厚的《三氯生意见书》,详细记录了医学、毒理等多方面安全实验结果。意见书最得出结论:在牙膏、洗手液、沐浴露、除臭膏中,以0.3%最大浓度使用三氯生,被认为是安全的。

 

  “从我们近几年的检测情况看,没有发现三氯生超标的牙膏产品,大部分产品的含量在0.1%或以下,少数品种在0.2%—0.3%。毕竟,三氯生是一种比较贵的原料,企业并没有超量添加的动力。”孙东方说。目前,一吨进口三氯生的价格是38万元左右,国产三氯生每吨也要卖到约30万元。不少企业都转而使用一吨只要几万元的食品级防腐剂。

 

  据一些专家介绍,三氯生主要的作用是抗菌,但其功效在牙膏中并非不可替代,有多种其他物质可以代替三氯生,比如我国一些中药品牌的牙膏就用中药来抗菌。牙膏最主要的成分是摩擦剂、发泡剂、润滑剂等,其次才是维生素、矿物质、药物等其他添加物。

 

  疑问:牙膏中的三氯生会致癌?

  【回应】只要执行国家标准,不会危害健康

 

  孙东方告诉记者,牙膏中三氯生可能致癌的疑虑,被认为是来自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师比德的一项实验。媒体援引实验结果称,含有三氯生的产品与含氯的自来水发生反应后,可形成一种被称为“哥罗芳”的物质,也就是氯仿。而氯仿曾被用作麻醉剂。动物试验发现,这种物质会对心脏和肝脏造成损伤,具有轻度致畸性,可诱导小白鼠发生肝癌,但至今尚无使人体致癌的研究资料。

 

  其实,在2005年4月比德还专门对这个实验发表过一个声明,主要有三点内容:一是含三氯生的产品不会直接造成健康隐患;二是这个实验使用的是含有三氯生的洗涤剂,并不包括牙膏;三是牙膏中使用三氯生,已经过全球多家监督管理机构,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

 

  孙东方介绍,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可以证明牙膏中的三氯生会致癌。牙膏中添加三氯生在我国和世界很多国家都是允许的。“三氯生40多年前开始被应用于医疗器械消毒,作为防腐剂添加到牙膏中也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我们目前认为,只要严格执行了国家标准,牙膏中的三氯生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疑问:多少牙膏中含有三氯生?

  【回应】不到10%企业的个别品种有添加,且呈递减趋势

 

  记者采访了在中国牙膏市场占据较大份额的高露洁公司,该公司对外事务部媒体负责人曾广斌称,早前,高露洁生产的一些全效抗菌牙膏含三氯生成分,但在中国只占有很小的市场份额。而且,“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已确认高露洁全效抗菌牙膏中所含三氯生成分的安全性,高露洁全效抗菌牙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由超过一万人参与的70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今年初,出于公司商业运作的考虑,高露洁已在中国停止生产全效抗菌牙膏。“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市场上的高露洁牙膏,已不再含三氯生成分。”曾广斌说。

 

  此种说法,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确认,广州市质监局食品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年9月,曾经对高露洁四个批次的牙膏产品进行了质量检测,检验结果是合格的,并未发现含有三氯生,更不存在超标问题。记者近日也走访了部分超市,查看市面上的牙膏产品的成分说明,未发现任何一款产品在包装上标注添加三氯生。

 

  孙东方告诉记者,从行业协会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牙膏产品添加三氯生的情况并不算普遍:“目前只有不到10%的牙膏生产企业的个别品种添加了三氯生作为防腐剂,且呈递减趋势。”呈递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三氯生成本太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