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药价”差异为什么这样大?
国家制定药品集中采购和招投标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降低药价,切实减轻患者的负担。但是记者随机选取了20种药品,用了一年时间调查后却发现,在一些地方药品集中采购的中标价比实际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十几、二十倍。药价到底有多疯狂?出自同一厂家,且是同样的药品,两地在价钱上的差异为什么这样大呢?
药品集中采购和招投标制度最核心的环节是招投标,其中究竟隐藏着多少内幕,究竟派生出了多少潜规则,究竟是哪个环节的溃败导致了药价的疯狂,究竟监管机构为何监不到位管不到底,都应该好好审视一番了。
以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为例,它的出厂价只有6毛钱每支,中标价却达到11元每支,医院零售价竟达到12.65元每支,从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中间利润超过2000%。而可怕的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并非特例,《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记者随机挑选了抗菌、消炎、治胃病的20种常用药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最终发现,这些药品进入北京各大医院销售,中间利润都超过500%。
每支注射液从6毛钱“走”到12.65元,这中间的“路线图”是令人熟知的。无非就是药厂低价把药卖给代理公司,代理公司加价卖给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倚仗招投标定下的高价将药“卖”给医院,用回扣让医生多开这种药,最终患者在终端充当了冤大头。你看,这是多少年来一直运用自如的老套路了。这也反过来说明,国家出台了那么多调控药价的措施,可是只要供药“路线图”不改变,药价虚高就依然会岿然不动。
“路线图”中的最大秘密,说穿了一文不值——出厂价6毛钱,中标价11元,这个合法的中标价,给太多黑手的肆意运作提供了空间。繁琐的程序,众多的专家,最后得出的是离谱的中标价,这无论如何是不正常的,与其说药价“疯狂”,倒不如说招投标先“疯狂”了。事实上,药价的每一步,都摆在了台面上,外界都看得一清二楚;而本来最该阳光透明的招投标,却机关重重、魅影多多,可监管机构却偏偏跟看不见问题似的。
原先是医药代表自行收买医生多开药,从而拉高了药价;现在则是招投标拉高了药价,医药代表再来收买医生多开药,这中间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其中作为最核心环节的招投标,究竟隐藏着多少内幕,究竟派生出了多少潜规则,究竟是哪个环节的溃败导致了药价的疯狂,究竟监管机构为何监不到位管不到底,都应该好好审视一番了。
管民的,民反过来要监督之,这是现代制度的应有之义;管药的,自己要吃预防药防止生病,这不是很浅显的道理么?“疯狂药价”普遍存在,“出厂价6毛钱,中标价11元”如此疯狂加剧老百姓看病贵,对药品招投标岂能再讳疾忌医呢?药品招投标之内的权力运作,已是必须下猛药治疗的重症了。
编者观点:药品的价钱上了出现这样大的差异。至少有两种可能:一是是相关厂家采用了省内外有别的报价政策,故意向外省购药者高报了成本价,而相关部门没有认真审核;二是厂家、医药代表、招投标组织者、医院、医生共同勾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