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新国标惹争议 奶农与消费者孰轻孰重?

wenloutangkevin| 2011-06-20 15:47:44
阅读()
自从08年曝出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的乳制品市场总是风波不断,“大头娃娃”、“学生奶集体中毒”等等事件轮番上演,迫使消费者不得不将眼光抛向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的港澳甚至国外!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广受民众唾骂,或许根源就在于对乳制品制定过低的国家批准,而最新拟定的“乳品新国标”亦是广受争议,被指为全球最差标准!
乳品新国标被指一夜倒退25年/网络图片
新国标被指偏向常温奶 导致巴氏杀菌鲜奶市场占有率不足20%
  对乳品新国标的质疑声再在业内响起。据报道,日前,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反映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
  据悉,导致争议再度升温的仍然是卫生部去年敲定的乳业新国标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标准是50万个。王丁棉昨日对本报说,新国标过于偏向常温奶,已经导致巴氏杀菌鲜奶在我国液态奶中所占份额连20%都不到。
  反方:应逐渐恢复巴氏鲜奶的主导地位
  王丁棉说,由于巴氏杀菌鲜牛奶需要的奶源质量很高,而新国标对原奶细菌数如此宽松显得过于偏向常温奶,这导致巴氏奶目前在我国液态奶中所占的份额连20%都不到。
  王丁棉说,目前全国性的乳业巨头都是以常温奶为主打,“这些巨头普遍没有自己的奶源,在他们的游说下,上午专家设定好的新国标下午就被有关部门推翻了。”他说,国家应给予政策及经济扶持,逐渐恢复巴氏鲜奶的主导地位。
  正方:可维护我国奶业稳定发展
  在去年,《生乳》国家标准中将生鲜奶源的蛋白质含量从原来的2.95%下调至2.8%,细菌总数从50万个落菌单位上调至200万个落菌单位,这是业内人士质疑的两大热点。
  卫生部的辩护称,目前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3.1%,5头以下比例为32.4%,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而养殖水平低造成生鲜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
  按卫生部的解释,设置菌落总数的指标符合“我国发展实际”,能够保护大量中小规模奶农的利益,维护奶业稳定发展,但是仍然鼓励企业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
  专家视点:不如由国标改为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
  黑龙江省乳品工业研究所郦韬珉指出,与其将就乳品新国标,还不如由国家标准改为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由专业委员会审核),以减少负面影响和降低损失。(广州日报/记者 刘俊、何颖思)
编后语:
如此新国标,让民众如何支持国货?连作为国家行业发展导向的国家标准都制定得如此偏离正常轨道,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相信中国的乳制品质量有保障?叫我们的消费者如何敢放心地让自己的孩子喝?
政策的制定是要符合国情,但却也不应该完全迁就于现状而就随意降低自己的标准!标准降低了,同时也就意味着对消费者在质量上的承诺也会随之降低。更严重的是,作为产业导向的国家标准一旦降低,相关产业的生产者亦会纵容自己的发展模式或降低产品质量,常此以往,国家的标准是不是要越降越低?
从产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言,国家的标准都应该是越来越高而不该是越来越低,乃至于企业标准和行业的标准亦是如此!为了兼顾奶农的利益而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岂不是本末倒置?消费者可谓是奶农的衣食父母,一旦消费者觉得乳制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会危害到其身体健康,便会转卖其他国家的产品,到头来自己的产品卖不动,倒掉,结果损害的不也是奶农的利益吗?如此短视的乳品新国标,非但保护不了奶农的利益,甚至可能会更大程度地损害!
只有把标准拔高了,行业的发展才会有方向,奶农养殖亦会越来越规范,规模越来越壮大,产品质量也会越来越高,同样地,越来越高的产品质量也就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信赖,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