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运会看国民体质 被讽刺的金牌第一
开幕式第八天,中国就以117枚金牌高居榜首,把第二名的韩国远远的甩在身后。在国人骄傲欣喜的时候我看到了新华社最近发表一篇文章,批评“唯金牌论”现象。在文章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中国有1.6亿人是高血压、1.6亿人高血脂,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城市里,每5个孩子就有1个小胖墩儿,高中生里 85%以上的学生是小四眼儿;和日本孩子比,我们的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多项数据上差很多;我们参加运动的体育人口只有28%,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 外……在亚洲,我们的体育人口和体育设施人均比绝对排不进前10名,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然而,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亚洲绝对第一,这难道不是讽刺吗?难道这不令我们汗颜吗?”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还要派那些在国际上算得上超一流的选手,特别是体操,乒乓球,跳水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为什么不派二线的运动员?不给他们一个机会?一来可以让亚洲其它国家感到公平,二来也练一下年轻人,多少都会让人觉得和全民健身有了关联,至少,不是只有一上来就能拿金牌的那几个人在比赛。体育也变成了面子工程,是体育的沦陷。中国培养的运动员是专门为体育或者说为金牌培养的,十年二十年就是为了一块金牌,超乎常人想象的刻苦训练,也让他们练得全身都是问题。这就是体育效应?国外好多运动员都只是爱好或者是有潜质特长才去培养一个项目,在训练的同时也要读书也会全面发展。而在中国,国民体质一年比一年的差,金牌却从来没比其他国家的少过。在世人的理念里,金牌多意味在体育强,国民身体好。而在中国,金牌多仅仅意味着金牌多。
奥运会走了,亚运会来了,我们群众关注的是刘翔是不是还能跑第一,关注的是中国拿了多少金牌,我们关注的是运动上的得与失,而不是运动会带来的体育氛围,想当初奥利匹克的设立,应该是召唤更多的人热爱体育锻炼,而不是为了金牌而锻炼。我朋友去巴西玩,在里约热内卢,几乎所有海滩都是公用的运动场,一个世界著名的贫民区,居住人口三十万,就有大小上万个足球场。而在中国,找二百个小女孩,练几年,全国人民都没见过,就是亚洲第一的女子水平了。现在,我家附近连个跑步的地方都没有啊,到处都被挖的乱哄哄的,更别说篮球场足球场了,而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大不如我们父母那辈了,因为我国的教育体制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所以身体素质也大幅滑坡了。
金牌金灿灿的挂在胸前,那金牌的光环,能否遮住国民体制下降的“黑瘦的胸骨”。对于金牌和国民身体素质, 应该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既要努力争取金牌,也要加强国民身体素质,只有把国民身体素质练上去了,国民的身体强壮了,才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