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鸡蛋最终会酿成人造灾难
随着近年来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害怕过“吃”!尽管对食品安全的期待和警惕与日俱增,但今天“一枚人造鸡蛋的诞生”的报道,读后还是不禁让人胆颤心惊!
就像从毒奶粉中,我们知道了“三聚氰胺”一样,稍加梳理近年来络绎不绝的食品安全新闻,一连串陌生的化学名词,竟然是在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被我们所熟悉:我们从毒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毒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红心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毒银耳、毒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毒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而“人造鸡蛋”的曝光,又让我们知道了“海藻酸钠、明矾和明胶”,我们在几乎是在一次次食品安全危机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透过记者暗访造假培训的枝节叶末,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人造鸡蛋”造假者手艺娴熟的轻车熟路,还看到了这些足以害人的廉价化工原料竟然垂手可得;不仅看到了造假者明目张胆的若无其事,还看到了造假培训生意兴隆的悠然自得。
透过“人造鸡蛋诞生”,人们难免思考和追问:诸如“人造鸡蛋”中的海藻酸钠、明矾和明胶,牛奶中的三聚氰胺,瘦肉中的瘦肉精、抗生素,毒大米中的一级致癌物黄曲霉素,毒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这些异常专业的东西,如果不是技术人员研发出来并推向市场,农民又如何能得知、如何运用?
事实上,纵观近年来历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既没有从技术发明层面和创新源头寻找根源,也没有从化工原料的管理层面消除疏漏。技术人员的助纣为虐,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和掩盖了。
每一个问题食品的曝光,总是牵动着公众的神经;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总是引发公众对于安全食品的期待。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歪曲的利欲熏心绑架,当科研成果被贪婪转化成鸡蛋已经不再是母鸡的“专利”,用一堆化工原料轻而易举地合成出足以“以假乱真”的“人造鸡蛋”时,本质上离人造的灾难也就不远了。